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湖北咸宁:凝文化之魂 建桂花之城

2021年10月28日 14:24  |  作者:何红卫 乐明凯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湖北省咸宁市的秋天,是桂花的味道。10月中旬,因积温影响延期开放的咸宁桂花次第盛开,金桂似金,银桂如雪,满城尽是桂花香。

桂花树龄极长,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花,加上古老的月亮崇拜与桂花种植习俗,人们常用它们来象征长寿和团圆。入唐后,人们开始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因此,古代人喜爱在书院、文庙、贡院等种植桂花树,赋予桂花更多的文化意蕴。

咸宁作为“中国桂花之乡”“中国嫦娥文化之乡”,桂花种植、古桂数量等方面在全国领先。咸宁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栽植有桂花,面积约10万亩。现有产花树约100万株,年产鲜桂花约150万公斤,其中桂花苗圃近2万亩,每年产桂花苗2.5亿株。

建设中国桂花城,文化研究要先行。9月底,中国桂花文化论坛在咸宁市咸安区举行。来自全国与桂花文化相关的多学科领域专家代表建议,咸宁市要加快建设“中国桂花文化之乡”,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助推文旅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桂花成为咸宁地标文化是历史的选择


咸宁地名出自《周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有德之君的出现使得天下皆得安宁。桂花之香,甜蜜浓厚、清新淡雅,高贵而又接地气,既具有消除疲劳之功效,又有独特的安神、镇静作用。咸宁自古就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因此咸宁将桂花作为市花、市树。

“咸宁作为桂花之乡,名不虚传。”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名誉会长向其柏说,“中国有2500多年的桂花栽培历史,桂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与咸宁城市之名高度契合。”

桂花深受国人喜爱,然而,正因为桂花太普遍、太常见、太熟悉,咸宁桂花产业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为改变这一局面,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域建设中国桂花城。“希望让人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一说到咸宁就想到桂花。”咸宁市政协主席曾国平介绍,正是基于咸宁桂花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今年初,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用10年时间把咸宁建成中国桂花城,将推动咸宁桂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人、城、桂花深度融合,和谐统一。

“咸宁打造中国桂花城非常可行,也很有必要。”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副会长王贤荣说,“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咸宁以桂花为媒,展示城市的芳香、健康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让我们共期‘天下咸宁’!”

“地域标志性文化不是我们当代打造出来的,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在咸宁讲授“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入门”,所谓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具有重要价值且又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桂花,是咸宁天赐的宝贝。”苑利认为,桂花长期与咸宁自然环境相融合,如果人们保护意识不强,桂花资源的价值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将桂花纳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让保护桂花变成助推咸宁高质量发展、让咸宁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咸宁与桂花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咸宁已是中国桂花的五大产地之一,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合桂花种植。“咸宁桂花”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咸安区桂花镇桂花源风景区至今保存着大量成片的百年古桂花林,仲秋之季,花香和树香弥漫山间,沁人心脾。当地百姓爱桂花、种桂花、赏桂花、食桂花,还将桂花配制成当地特色的香味食品与美酒。桂花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形成独特的民俗风情。

咸宁有较好的桂花科研基础,编辑出版了《咸宁桂花与文化》《中国桂花》等专著,还形成桂花酒、桂花饮料、桂花食品、桂花香料等4个系列近100个产品。

咸宁以桂花之名装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屋外栽有金银桂,胜过家中小钱柜。”在咸宁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将桂花树种在大门口两侧。桂花树的“桂”字和“贵”字同音,在门口种植桂花树有喜迎贵人的寓意。在咸宁城区,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和小区时,多以“桂”为名。这里的人们、商家取名时,多选用“桂”字,习惯称8月为“桂月”。

“桂花文化,是自然界桂花与人类社会相关族群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定光平介绍,中国古代流行嫦娥奔月、月宫桂树、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受此启发,在咸宁民间文艺沃土中,产生、流传大量与桂花有关的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以及民间叙事长诗。至今,咸宁有的农村仍保留了守月华、中秋祭月、杠桂花神等民俗。咸宁市市歌《江南桂花香》传唱大江南北。

世界上选择花为城市标签的很多,有20余个城市视桂花为“市花”,但整体识别度不高,咸宁实现“花城合一”大有可为。2009年以来,咸宁市立足桂花和温泉这两大资源,每年在桂花盛开时节,举办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推出主题“桂花宴”,组织桂花文创产品创业大赛。目前,咸宁以桂花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有潜山森林公园桂花馆,桂花镇桂花源景区、鸣水泉景区等,桂花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咸宁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凝聚桂花文化之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各种神话传说中,桂花树被视为仙树而受崇拜,历代都有诗人赞美其不凡来源。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顺智说,桂花的品格和文人精神分不开,古典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桂花文化意象,为研究咸宁桂花文化提供了多种视角和丰富载体,要从中汲取营养,并将其传承光大。

“桂花本是物象,经过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变成了意象。”陈顺智认为,相比“竹梅兰菊”,“桂”表达的含义似乎更多,一提到“桂”,人们联想到清新、淡香,又可联想到胜利、状元,还可以联想到美丽、神秘……就是因为“桂”为中国之独有,地位极高,其蕴涵之丰富给世人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从水、热、氧、土壤、根际菌群等生态因子来综合研究,咸宁的生态环境适合古桂生长。”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王贤荣说,我国古桂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主要在湖北咸宁,其次为广西、福建、浙江,品种以金桂、银桂居多,100年-200年占60%,300年-400年占24%。由于古桂群的稀缺性及优越生态因子,更加凸显特色,强化康养功能,彰显健康生活方式。

王贤荣表示,古桂就是一个祥瑞的图腾象征,不仅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且群众基础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可以以桂花为主力军,来打造核心城市形象。建议把咸宁古桂群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因子、人文因子及当地历史文化打包起来,申请农业文化遗产,使得咸宁的民族精神文化得以传承。

“桂雨香风入梦来,金花银花满山开"10月12日,咸安区在桂花镇举办桂花文化游“源”会活动,3000余游客现场踏香赏桂、写字作画、朗诵诗歌,网友们在直播间云上追香。

“要把咸安建设成中国桂花城文史农旅融合的示范区、核心区。”咸安区委书记顾兴旺信心满满,咸安将通过“留桂、添桂、增桂、植桂、选桂、保桂”等6大举措,打造“桂园、桂道、桂河、桂院、桂山、桂廊、桂泉”等七大桂城景观,抓紧编制桂花规划、挖掘桂花文化,提振桂花产业、擦亮桂花品牌。

咸宁市中国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桂花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和全面利用为主业,发展桂花文旅康养,实现三产融合,建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桂花全产业链产品、服务、品牌、规模达到全国领先、国际水平;以文化为魂,以全市域植桂添香为抓手,以举办桂花节为推手,着力打造以桂花为主题的咸宁城市公共品牌和城市标识,通过桂花文化把桂花和咸宁联结在一起,实现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的转变。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桂花 咸宁 文化 中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