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三农人物

王文水:四十载“参”情藏沃土

2021年10月28日 15:21  |  作者:王海政 鞠嘉伟 房宁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四十载“参”情藏沃土

10月24日,王文水在西洋参收获现场。 王琳 摄

10月16日,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聚光灯下,满头银发的王文水站得笔直。当主持人问起,前不久刚做完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是不是该歇一歇了?王文水用一句朴实的胶东俗语作答:“小车不倒年年推。”

王文水,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家产镇西洋参产业协会会长。从8粒西洋参种子在口子李村扎根起,这架“小车”王文水一“推”就是40年,“推”出了全区的一个特色产业,“推”出了3000多户参农、上万名从业者的共同富裕。

  

“头拱地”也要把西洋参种成,为穷山村找条出路


口子李村南的双顶山半山腰上有4间石墙灰瓦房,作为威海市历史建筑被保留,设为参源馆。王文水跟随岳父王继振就是从这里开始了西洋参的“创业史”。

1979年底,22岁的王文水退役返乡。在福建服役的4年里,村里没有半点起色。46户人家靠着300多亩薄地,人均年收入只有20来块钱。

“庄稼地里没有其他道儿。”王文水找到当时的村生产主任王继振,要学本事。王继振种药材是把好手,在烟台地区很出名。

靠着勤快、能吃苦、肯钻研,王文水成了王继振的得力助手。1981年,王文水和王继振的女儿结了婚。这一年,他也跟西洋参结了缘。

西洋参原产于北美洲,上世纪70年代,国内开始有计划地引进试种。1981年4月,山东省医药管理局委托烟台药材站送来11粒种子。“用小玻璃瓶装着,我们就像见了宝。”王文水说,种子珍贵,托付更重,“‘头拱地’也得把西洋参种成!”

没有资料和技术可借鉴,一切靠摸索。王继振把试种地点选在了双顶山的林间。为方便照看,他们把吃住也搬到了山上。从播下种子开始,每两小时一记录,像照看婴儿一样呵护着这11粒种子。

5月20日,8棵参苗出土。“老外的东西在咱们这里能发芽!”他们向省医药管理局报告。当年,省里申请到90磅(约40.8公斤)西洋参种子,确定了9个试种单位,其中10磅(约4.5公斤)分给口子李村。

大规模试种得有适宜的地块。王文水带着几户村民,在林间刨树根、掘石头,开出了5亩试验田。掘出的石头在田侧垒成了高1米、长30米的墙。

西洋参在林间试验田“站”住了脚,口子李村是全省9个试种单位中唯一成功的。但翁婿俩很清醒:“如果种不到农田里,就没有前途。”

1983年,他们把目光转向农田,但参苗出土不久就叶子脱落。听说东北有人在研究,王文水便车船辗转前去取经,但得到的答案是:农田里种不了西洋参!

王文水不信:“为什么山上行?”他山上山下跑,测温、取土样、查资料,终于弄清楚山上的含磷风化土是关键。要想在大田里种参,必须改良土壤。

于是,翁婿俩又开始了“愚公移山”。上山挖土,用小车推下山,硬“拼”出了8亩参田,而一亩参田往往得推三四百车山土。

经过多年摸索、试验,他们终于研究出了参田土壤改良配方,摸清了西洋参育种、移植、病虫害防治的整套技术。1987年10月,省里组织专家鉴定,给出结论:“西洋参可以在文登农田大面积推广种植。”

如今,文登全区西洋参已有5.5万亩,鲜参产量占到全国的六成。“那些年遭的罪都值了。”王文水时常会到参源馆,看看王继振留下的试验器具和笔记,摸摸当年种参的老农具。在他们开辟的林下试验田里,西洋参仍在生长。

  

不申请一项专利,就是要带更多的人富起来


“当初老丈人就说西洋参是我们脱掉穷帽子、发家致富的唯一希望。”王文水说,种了一辈子药材的王继振没看错。1986年,最早跟着种参的6户村民盼来了收获,虽然每户种的不足三分地,但鲜参都卖了5000多块钱。

看到西洋参挣钱,不少村民很眼热,但也有顾虑。“王文水遭这么多罪才摸索出来的经验,能教给我们吗?”教!而且还赊账、垫钱。

村里的“困难户”王文召有心种参,但缺本钱。王文水二话没说:“参种、肥料都从我这里拿,挣了钱再说。”4年后,王文召家的西洋参卖了13万元,经济上彻底翻了身。

种西洋参挣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取经”“拜师”的人踏破了门槛。王文水只有一个条件:学会了,也得带徒弟。

“王书记走到哪里,都能带动一片。”文登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李春龙说,多年来,王文水一手带出来的专业大户有500多个、普通种植户3000多个,他们都成了西洋参产业发展的“种子”。

心底无私天地宽。当农业农村部门计划系统地推广西洋参种植管理技术时,王文水就把多年积累的手写记录交给技术人员。多年来,在他的协助下,文登推广了西洋参种子催化、幼苗移栽、土壤改良、休闲养地等几十项新技术,形成了一整套技术体系。

种植技术成熟了,王文水又开始琢磨:农民种参就赚了个辛苦钱,能不能也搞搞加工,多挣点?他省内省外跑了不少地方,但没有一家工厂肯透露关键技术。不服输的他,又开始了新一轮技术攻关。

西洋参加工的关键环节是烘干。王文水先用小型烘干箱试验,1995年建起了文登第一家烘干房。为记录温湿度变化等,他住进了烘干房,承受着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高温,终有突破。后来,王文水又相继研制成功了铁质烘干筛盘、自动化洗参机,指导研制出起垄机、起参机等。他没有申请一项专利,无偿向社会公开。

“我刚退役回乡时,乡亲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给我送饭送衣,现在我有技术了,还能自己捂着?”2000年,王文水创办了威海御龙旗西洋参专业合作社,为参农提供物料供应、技术指导、成参加工等服务。2019年,又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包括100亩研学基地、1000亩种植示范基地和32个烘干加工车间的西洋参产业园。2020年,还依托西洋参产业园打造威海市退役军人西洋参创业培训基地。

  

让村里越来越好,“倒贴”也愿意


前几年,由于身体原因,王文水陆续把自家的参田、企业都交给了女儿女婿打理。“退休”之后,他更忙了。

2018年,王文水全票当选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家里人说:“都60多岁了,辛苦了一辈子,身体也不太好,这是何苦?”王文水说:“村民信任我,我也想多为村里干点实事。”

这些年,跟着王文水种参,村民的腰包都鼓起来了,不少人在城里买了房。但村集体却没有经济来源,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跟不上。王文水看在眼里,他召集村干部梳理了村里的问题,想通过点滴努力,让小山村好起来,把人心聚起来。

路是头等大事。村里车越来越多,原有的穿村连村路太窄,极易发生危险。王文水申请重新规划,移除了村中闲置的花坛,将中心街道拓宽至20米,又为村民修建了4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作为活动场地。为了节省资金,他自己开着铲车搬走花坛,铲平路面。

村西南的田间没有像样的路,农用车进不去,王文水就开着挖掘机,修了一条长300多米的田间路。村北山上植被茂密,没有消防通道,王文水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开辟了一条长200多米的消防通道。

王文水还多方筹集了200多万元,更换了年久失修的路灯,改造了所有老旧线路,建起了老年活动室……为了顾好口子李村这个“大家”,他没少“倒贴”:雨天清淤,雪天铲雪,只要村里需要,自家的挖掘机、铲车悉数出动,还要搭上他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司机”。逢年过节,他还会自掏腰包,为村里的老人送慰问品。

“不干倒罢了,干就必须干好,干不好丢不起这个人。”王文水说,老百姓一百多双眼睛盯着村干部,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的确如此。在口子李村的活动室里,有一首村民写的打油诗《家乡美》,其中有这样一段:“夏季雨水村外排,冬季雪大支书推,私家机械集体用,公务就餐自家贴。”有村民给镇里的干部说:“等我们早晨出门时,街上的雪早就被清扫干净了,大伙儿心里暖得很。”

2020年11月24日,王文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却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振奋之余也深感责任重大。“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过去40年,我没有停止过奋斗,今后更会加倍努力!”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文水 西洋参 ,王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