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公益资讯

为了“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地闪烁

2021年11月02日 10:45  |  作者: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一群患有精神残疾和自闭症的孩子,在爱心的呵护下,在这里学会了劳动技能,学会了生活自理,学会了社会融合……这里就是青岛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也是青岛市政协开展“五进五送”(组织委员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向基层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爱心、送服务)活动的长期定点帮扶的机构。

当记者来到青岛同沐阳光,门口一位正在一粒粒拣拾猫砂的女孩一字一句有些吃力地说:“你来找杨妈妈吗?跟我来。”

杨萍是自闭症患者口中的“杨妈妈”,也是“同沐阳光”的创始人,目前这里共集中安置了40余名在就业年龄段但却难以就业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

人生转折

杨萍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至今只能依靠轮椅行走。记者见到她时,她正拨动轮椅,来到弹起钢琴就不停手的自闭症患者刘畅身边:“快去学习吧孩子,先别弹了。”

刘畅很听话地走开,来到统一橘色衣服的孩子们中间钻研起书画。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他们有一个充满爱意的称呼——“星星的孩子”。

“别看孩子们现在这么听话,我刚建立这所机构的时候,困难可多了,刚来的时候,他们两层楼满屋子跑,根本安静不下来。”杨萍笑着说。

杨萍自小家境优越,因为行动不便,备受亲人宠爱,未曾尝过人间疾苦。

直到2002年,杨萍的丈夫不幸遭遇车祸。为了给丈夫治病花光了积蓄,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被打破,杨萍下决心出来找工作。

“从在家里被呵护到主动出门找机会,这对残疾人是非常困难的,我当时就暗暗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杨萍从自学服装设计开始,克服重重困难在服装界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她创办的服装研发中心、服装加工厂及20多家协作工厂,带动了当地1000多名肢体、聋哑残疾人就业。

2014年,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为智力障碍者、自闭症患者和精神疾病服药期间的就业年龄段的青年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

政策的落地需要有相关工厂作为支撑,杨萍便成为最佳人选。青岛市残联找到了杨萍,想用她的工作室作为试点。

杨萍当时已经是著名的服装打版行家。要中断如日中天的事业,去从事残疾人救助的慈善事业,杨萍一度彷徨过,但是和青岛市残联交谈的一段话帮她下定了决心。

“如果你不来做,市政府的这项政策就无法落地。”正是这句话让杨萍坚定了想法。2014年,杨萍成立了青岛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静待花开

7年时间里,杨萍致力于培养自闭症人群自理能力。她有一套独创的教育方法,不仅聘请专业老师教自闭症患者学习琴棋书画、手工制作等课程,而且在生活上细致全面地进行引导,比如每一位进入机构的患者都要牢记家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

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杨萍知道,这些她精心呵护的花朵总有盛开的一天,但她没想到,这天来得这么快。

在就业中心里有一名叫王祺的自闭症患者,一天她的母亲突发脑梗,出人意料的是,王祺立即拨打了培训中心老师的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准确无误地向急救人员表述出家庭住址、母亲姓名和患病症状,救护车及时赶到,王祺的母亲也因此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件事很快在家长群中传开了,看到杨萍的教育方式颇有成效,家长们终于明白杨萍的一番良苦用心,“杨妈妈”这声称呼逐渐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同和尊重。

授人以渔

“同沐阳光”的二楼是自闭症患者的工作区,丈量尺寸、修改线头、整理包装……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与帮助下,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工作、学习。

“要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别人的尊重。”杨萍拿出自闭症患者亲手制作的钻石画、十字绣、布娃娃,指着那数不过来的奖杯与奖牌,向记者说道:“孩子们是有能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朝夕相处的陪伴,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引导并培养成爱好和技能,授人以渔。”

“刘畅弹的这架钢琴是青岛市政协爱心捐赠的。”杨萍指向大厅中央一角的钢琴说道,此前,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带领政协委员到这里开展“五进五送”活动时,莫蓓茜委员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钢琴等乐器,并协助中心组建了一支打击乐队;李勤、张英、李淑芳等委员捐赠了心理学书籍和体育器材……此后,许多委员定期到中心开展心理学辅导、健身指导,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自闭症患者是需要终生陪伴的,我希望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杨萍温柔地看着中心里的孩子们。她希望自己能一直陪伴孩子们走完余生,也呼吁社会和爱心人士能共同关注大龄自闭症患者就业、养老问题,共同用爱点亮自闭症患者的天空。(本报记者 陈小艳 通讯员 陈笑蔚)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杨萍 自闭症 患者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