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远离甜蜜的“负担”糖尿病

2021年11月10日 16:02  |  作者: 陈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糖尿病是富贵病,吃糖吃出来的;糖尿病遗传,一人糖尿病,一家糖尿病;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会导致糖尿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慢病问题,就中国而言,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升至12.8%,同时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2%。如果没有及时针对糖尿病展开治疗,有可能会出现血糖明显升高的情况,这样身体多个器官受累明显,就会威胁健康。

血变“甜”了,危害大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还会疲乏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等。”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段洪刚介绍,该病诊断主要依据是血糖。其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失明、糖尿病足(严重会导致截肢)、中风、肾衰等急慢性并发症。

“根据宁光院士去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中国18~29岁人群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段洪刚提醒,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与老年人更多知晓自己的患病情况相比,年轻人大多对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同时还缺乏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

糖尿病有众多危险因素和信号

那么,是不是糖吃多了就容易得糖尿病?段洪刚说,其实并非如此,以下这些因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肥胖。一项随访长达14.7年的万人研究证明,在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肥胖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和生活方式。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5.81倍,而遗传使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了1倍。

血脂高。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曾公布的研究发现,成年人患糖尿病的迹象,早在8岁时就出现了。而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为代表的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最早表现的特征之一,及早发现并干预这些异常指标,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喝甜饮料、纯果汁。《糖尿病护理》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了碳酸饮料、果汁等甜饮料的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通过对近20万人进行长达26年的随访发现,无论是含糖饮料、100%的纯果汁、还是代糖饮料都会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喝得越多,患病风险越高。

睡眠不足。保持恒定的7~8小时睡眠,能够降低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吃饭太快。快速进食者得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吃饭太快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吸烟。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这与转录因子7样2介导的胰岛素分泌有关。

“以下六大危险人群也需要提高警惕。”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研究员陈海旭介绍,这些人群包括:年龄超过40岁,有糖尿病前期史者;大肚子细腿的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久坐不动,工作压力大,长期吃抗抑郁药的人群;家有小胖墩,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的人群;父母有2型糖尿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

“同时,及早发现身体的九大危险信号尤为重要。”陈海旭提示,这些信号包括:口干舌燥,饮料越甜越好;老是感觉饿,不吃就心慌;近期出现的尿频、尿多症状;没有刻意减肥却瘦了很多;四肢纤瘦,肚皮却越来越大;皮肤老是发痒,容易长疖子;颈脖子,胳肢窝发黑;脚麻手麻,眼睛发花;浑身没劲儿,提不起精神。

一旦得了2型糖尿病,打针好还是吃药好?

“一旦得了糖尿病,它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降血糖,而是通过控制血糖,避免或者减少因为糖尿病而导致的心、脑、肾、眼睛等器官的并发症。”天津市泰达医院主任医师李青表示,所以一个理想的降糖药,必须具备3个标准:降糖效果好;无低血糖副作用,安全性好;降糖的同时,具有大器官保护作用。目前符合这3个标准的降糖药有:二甲双胍;列净类降糖药,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索马鲁肽等,这一类药和胰岛素一样,都是皮下注射给药。

“最新的糖尿病治疗指南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推荐是只要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证,2型糖尿病都应该首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筛查有没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心血管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蛋白尿、肥胖等。如果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血管高危因素,选择列净类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如果有肾脏病,选择列净类;如果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有减肥的需求,应该首选列净类降糖药和GLP-1受体激动剂;如果没有心、肾疾病和心血管高危因素,可以选择其他的药物比如说波糖类、列汀类、格列奈类等。”李青介绍。

“虽然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好,但有低血糖副作用,而且没有器官保护作用。胰岛素一般用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以及无法口服用药者,或者其他降糖药效果不佳者。”李青说,胰岛素没有口服剂型,都是皮下注射(打针)给药。注射给药有3个弊端:打针疼、携带不方便和保存较麻烦,而且注射的药物,价格一般较高。

“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打针好,首选胰岛素注射;2型糖尿病患者吃药好,优选口服药二甲双胍、列净类降糖药等。而且新上市的降糖药比如列净类、列汀类等,一天口服一片即可,服用非常方便。如果打针,最好用GLP-1受体激动剂。”李青建议。

做好4件事,有效预防糖尿病

“控制饮食是首要之重。”陈海旭提醒,糖尿病之所以被称为富贵病,其实是因为在饮食上不节制导致的。如果平时在饮食上以高糖高热量为主,就非常容易导致血糖高,血糖居高不下就会引发糖尿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尤其是要减少糖分的摄入,并且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用粗粮代替细粮。富含纤维的饮食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

“其次要节食减重。”陈海旭说,控制体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糖尿病,因为肥胖时,胰腺周围堆积的脂肪,会阻碍胰岛β细胞生产足量的胰岛素,进而导致血糖水平失控。而调整饮食减掉脂肪后,胰腺会恢复其正常工作。

“第三要作息规律。”陈海旭介绍,大量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分泌在生理条件下是有昼夜节律的。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人体生物钟紊乱,进而引发糖尿病。而让生物钟重新变得有序则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另外就是要戒烟。”陈海旭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而戒烟可降低这一风险。

“总之,大家要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糖,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陈海旭提醒。

编辑:何方

关键词:糖尿病 血糖 风险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