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公益资讯 基金会 公益人物 社会责任

首页>公益>基金会

“芭莎·课后一小时”:

助乡村儿童拥有“不一样的未来”

2021年11月23日 10:21  |  作者:赵莹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000天,每天1小时,美育会给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从3年多以前最初的4所学校进行试点,到如今让美育浸润403所乡村学校,芭莎公益慈善基金“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长期持续地从艺术、文学、心理等层面全方位守护乡村儿童梦想,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快乐、全面发展的童年。

binary_middle

当乡村的孩子学会了写诗

“夜晚的天空,像是摔进了太阳的墨水瓶,把自己染成了黑色……”很难想象,这样的诗句,出自大山里一名小学生的笔下。但这诗歌,就是诞生于芭莎公益慈善基金“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在贵州黔西市大山深处的一所项目实施校。

“对于心喜的事,称赞它如诗一般,已然足够。”黔西市金碧镇折坤小学的教师龚占巧笑着说。“芭莎·课后一小时”诗歌课堂里的28个孩子,既是学生,更是诗歌的“试验田”。

刚开课的几个月,尽管诗歌教学课件足够充分,龚老师却发现,孩子们的笔下总透露着怯意。但很快,也许是诗歌的短小体裁给予了孩子们信心,也许诗歌本身便是心灵语言的直率表达,孩子们很快挥笔写下人生中第一首“诗”。

短短半学年过去,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蓬勃生长,龚占巧专门在班级中放置了诗歌本,供他们自由写作。

翻开诗歌本,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诗”是“比作文好写的故事”,是“可以唱出来的文字”,是上下学路上变幻的风景,是小河、山川、季候、天象、家人、农耕……“当乡村的孩子们学会了写诗,你会发现在诗歌中,隐藏着孩子们灵光一闪的秘密和天真本色的浪漫。”龚占巧说。

“想教,可不知从何下手。”陕西省蒲城县三义村三义小学,负责全校大部分美术课的闫力曾一度头疼不已。

那时,因为缺乏美育教学资源,美术课在三义小学往往成为自修课。好多孩子一直到毕业,还是画不出一张像样的彩色图画。

2018年,“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入驻三义小学,直播课、录播课、全新的一体化美育教室,丰富的图书和教学资源。孩子们开始在课后系统地从零开始学习绘画技巧,起稿、打形、上色。

如今,他们笔下的画,逐渐从单调的颜色变得五彩斑斓,画中的人物,开始有了生动的表情和动作……那些天马行空、奇思妙想、日复一日的生活,通过小小画笔打开了想象的天窗。

“美育,包括了美术、阅读、音乐……美育是培养孩子打开心灵之眼,学会在自然中发现美、在文化中感知美、在情感中体验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负责人陈怡说。

2018年,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发起“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聚焦乡村小学,通过改造一间教室、配备必要硬件设施、培育乡村美育老师等方式,并引入美术、阅读、合唱等分级美育课程,丰富乡村儿童的课后生活,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快乐、全面发展的童年。

改变在悄然中发生

如果说校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知识是阳光,美育就像是雨露。已走过3个春秋的“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让越来越多如同花蕾初绽的孩子遇见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超能力”。

2018年,“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率先在江西省、山西省、贵州省、湖北省选出4所乡村学校进行项目试点。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是其中一所。

校长徐能英回忆,项目在校开展之初,“美术教学的双师直播课,让孩子们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大家都在芭莎教室跟着直播老师学画画,授课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绘画主题,孩子们都被迷住了,每周盼着上课。”

一年后,院子小学“未来合唱团”在“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与校内兴趣小组的合力支持下诞生。广发“英雄帖”时,一向鲜少参与集体活动的甜甜(化名)竟然主动报了名。

此前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不爱说话、总是站在同学们身后观望的小姑娘,其实是个喜爱音乐又颇具天分的小戏迷,常在放学回家后和奶奶一起听上几段黄梅戏;更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甜甜的嗓音婉转清澈,穿透力强,唱起歌来非常动听。每当音乐响起,她全身心沉浸其中,与最初训练时拘谨的模样判若两人。

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在1000余天的日子里,让逾19万名乡村儿童在放学后有机会唱歌、画画,在最具想象力的年纪书写童真童趣……

“这一切,都是‘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的初心和目的。”项目推动的3年间,多次走访乡村学校的陈怡欣喜地看到了持续发生的改变,各地各级有关部门对于美育公益资源的欢迎程度,从不主动到极力争取,部分优秀人才主动回流到乡村,学校也从单一的招收主科教师转变为注重招收音体美类专业教师。

binary_middle (1)

让更多孩子大胆追梦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期待,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关爱。从最初的4所试点学校到如今跨越109个县域,“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经过了1000余天的探索。

记者发现,相比2018年初步落地时的“标准化模式”,项目团队逐步以县域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服务更多乡村学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已在16个省区市的403所乡村学校改造芭莎美育教室并投入使用,通过在美育教室中开展美术、阅读、合唱等分级美育课程,补充和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

作为项目发起人,《时尚芭莎》执行出版人兼主编沙小荔认为,在芭莎美育教室里,对美的践行延伸出无数可能,孩子们在这里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我们不断升级硬件和软件的目标就是通过沉浸式的快乐学习,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萌芽、生长。”沙小荔说。

让她倍感欣慰的是,3年多过去,孩子们俨然把芭莎美育教室当成自己的欢乐场,阅读、绘画、写作、下棋、唱歌、跳舞……

“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量化和具体描述,一间美育教室就是一粒火种,点燃孩子们对美的渴望,让美的信念在他们心中永不熄灭。”沙小荔希望孩子们的人生能因为美育而有所不同,“希望爱与美的力量帮助他们度过人生中高低时刻,也希望接受帮助的孩子将来会继续帮助其他的人。”

在陈怡看来,美育是乡村教育不容忽视的关键一环,美育教育的推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

陈怡向记者透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也将在美育软件方面升级,充分利用乡村在自然元素、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教育。

“我们愿帮助乡村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助他们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陈怡说。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美育 乡村儿童 芭莎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