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家庭教育在各地扎实推进

全国亮出家校社共育的“十张答卷”

2021年11月24日 09:45  |  作者:张惠娟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山东东营市,每年有30万元的家长学校经费被列入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示范工程”和“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工程”也被列入了市民生实事项目;在上海市杨浦区,全区45所小学所有的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都经过了各级各类的培训,近170位教师获得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高级证书;在杭州上城区,全国首创的“星际家长执照工程”,助推近10万名家长从“合法”走向了“合格”……

11月21日,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在调研基础上首次发布了全国各地在家校社协同推进家庭教育实践中的10个典型案例。在这张被业界称之为家校社共育“十张答卷”中,既有上海、深圳、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典型经验,也有四川、新疆等西部地区的实践探索;既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经验总结,也有来自中小学幼儿园一线的具体做法。组织方希望,通过调研挖掘优秀案例,最终提炼形成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从而推进全国各地家校社协同工作,赋能教育新生态。

区域教育探索:

科学系统推进 顶层设计先行

2022年1月1日起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教育部门负责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作为在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部门,关注、推动、促进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义务,更是责任。而在区域层面,做好家庭教育发展相关的顶层设计无疑最为关键。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并强化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先行。“早在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就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家委会方面的管理办法,2016年印发了《家庭教育试验区试验方案》,成立了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设立了家庭教育协调员,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评估,统筹协调各地有序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分享会上,山东省教育科学院院长申培轩表示,山东省基于家校融合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探索,使育人活动从教育系统的单一主体转变为全社会的多元主体,增进了教育系统与家长、社区及多部门、多行业的互动交流,优化了教育生态。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家长学校的指导形式比较单一,编写的教材也缺乏系统性,导致家长学校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上海市杨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副主任徐群介绍,针对这一问题,杨浦区特别成立了课题组,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来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他们逐步设计了适合家长学校的微型课堂,并借助送单式、选单式、抢单式、拼单式、创单式的途径,将课程通过推送、选送给学校,由家长根据需要来自行选择学习。而家长也可以根据困惑和难题进行话题创设,主动参与家长学校的活动设计与授课中来,极大激发了家长的学习积极性。

“宝安区很早就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997年就启动了‘家庭教育战略工程’,区政府部门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全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深圳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部主要负责人宋钊在介绍宝安区的探索时如是说。今天,宝安区已经形成了“区域平台、课程引领、学校阵地、教师指导、家长主角、学生主体”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导运行机制。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也建起了四支“多角色跨领域”的家校社协同共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据青羊区教育局、青羊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杰介绍,青羊区组建了四大家校社协同共育团队,即由跨界的90余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2000余名家长教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有扎根学校的60余个科研团队和12500余名遍布学校和社区的指导师团队。

“截至2021年11月8日,我们有172691位家长注册了星级家长执照,颁发星级家长执照68182份,激发了家长的学习热情,帮助众多家长完成了从‘合法’到‘合格’的升级。”让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引以为豪的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审视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着力破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多部门分头开展、资源分散重复、无法形成合力的难题,在全国首创推出了面向0-15岁孩子家长的“星级家长执照工程”。这也是杭州上城区委、区政府领衔打造的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依托星级家长执照这一移动学习平台,积极推进星级家长凭学习积分等措施,有效唤醒了家长们的学习力。

“这五个区域所呈现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在点评时表示,这些区域的实践探索案例理念先进、认识到位,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把家校社当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方面狠下功夫,顶层设计到位。在边玉芳看来,要做好家校社协同工作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而这几个区域在实践中,都以科学研究为抓手,以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为基础,走出了一条超越经验的家校社协同共育以及家庭教育的指导之路。这些区域都通过多种渠道来拓展家校社共育的途径,给家长多元满足、多方需要的家庭指导服务。

学校教育探索:

唤醒家长学习力,提升教师指导力

学校教育一头连着孩子,一头连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具体推进中,家校共育可不是一个人、一节课、一个活动的事儿。学校如何才能扮演好“指导师”的角色?如何才能让家长成为教育路上的铁杆“同盟军”?分享会上,5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案例,或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或提升教师学习力,或主动对家长进行教育价值的引领,唤醒家长的自主学习愿望,全方位为家庭教育赋能。

“每年,伴随着学生的入学,我们的家长也需要入学;学生毕业,家长同时结业。”这是让山西省实验中学校长孙秀梅感到最有价值的成果。为解决家庭教育责任边界不清、主体不明的问题,山西省实验中学组织开展了家庭教育研修班,本着目标共同体、组织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的“五个共同体”理念,举办实体研修班展开活动,让家长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在此方面,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也将培训家长作为家校协同的“牛鼻子”,探索了一条“双减”背景下让家长“学会成长”的新路径。学校的一项调研表明,84%的家长最欠缺的是亲子沟通,渴求学习提升。为此,学校协助家长构建了“家长学习共同体”及“自助式”的学习生态圈,期待唤醒家长自我成长的自觉性。“我们相信,帮助家长成长,是帮助儿童成长的最佳路径。我们也十分相信我们的家长,他们不仅能够自助式学习,更能互助式成长。”校长徐瑛坚信地说。在此方面,天津市华夏未来幼儿教育集团也一直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幼儿园”,通过教师对家长开放活动的专业引领提升家园共育水平。

“自2008年开始,我们就规范地建立并运行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了……”远在大西北的新疆兵团二师华山中学校长李娟娟欣慰的是,通过家校协同工作,边疆孩子们的成长有了多重护航。学校成立了家校协作中心,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教师开展好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内容涵盖低年级的行为习惯养成、高年级的青春期教育、毕业年级家长的学生心理调适、学困生转化、单亲家庭的教育指导、隔代养育等问题的研究。

“在史家教育集团,学生成立了各类服务学习项目小组。迄今为止,千余个和家庭教育有关的项目都离不开家长的深度参与。家长在与老师、学生的共同研究中,平添了家校、亲子更多的沟通话题,不再围困于学习成绩、课业完成这个主题,成为多元价值的推广者。”会上,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德育副校长李娟介绍的基于儿童视角探索构建的“家校协同赋能学生成长”新生态案例颇受关注。她表示,学校通过组织“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等一系列亲子活动,引导孩子主动参与生活,成为生活问题的解决者;家长深度参与教育,成为多元价值的推广者。

“实践案例分享发布会,是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场及时雨,也是展示教育系统主动承担建立指导家庭教育服务的出色成绩单。”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看来,所呈现的几个案例中,学校都善于挖掘学校力量、社会力量,组合起来,不断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值得推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在点评时也表示,家长有教育孩子的“天赋权利”,但没有“天赋能力”。给她印象深刻的是,每一所学校都在极力发挥主导作用,从机制平台队伍建设及课程开发等各方面为家长赋能。

“我们如何凝聚家校教育共识?如何促进家校共同育人行动?如何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何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的协同……”结合所展示分享的10个案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总结时表示,在广泛调研学校、家长、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不仅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支持指导各地构建科学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还将选派专家,针对不同地区的区情、校情、学情实际,提供具体指导。最终形成全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大格局,推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倡导交流分享、自主唤醒式的家庭教育模式,共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编辑:鲁雅静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长 指导 学校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