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谢明德:好品种吐出“致富茧”

2021年11月25日 16:49  |  作者:陶莎莎 李增炜 尹赫尧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初冬,浙江省武义县西联乡河涧村50多亩的桑树种植园依旧绿意盎然。河涧村村委会副主任、武义晶荣桑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明德行走园间,时而弯腰拨弄叶子看看长势。他笑着说:“这些专门培育的蚕桑1号、蚕桑2号,可保障村里彩色茧年养殖量150张以上,为村里增加40多万元收入。”

今年65岁的谢明德,曾在外地砖瓦厂经营红砖十多年。2014年西联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亟须有相关经验的人才,他放弃手头的工作,回乡当起雪坑村村干部。虽然年收入从9万元变成1万多元,但看着村庄一天天美起来,谢明德干劲十足。几年来,在谢明德的推动下,旧村改造、道路硬化、美丽庭院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昔日老旧村迎来美丽蝶变。2018年,因行政村规划调整,雪坑与河涧并村,谢明德担任新河涧村村务领导小组组长。

河涧村拥有30多年桑蚕养殖历史,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养蚕。当地长期的养蚕传统,加之山区适宜的空气与水质、利于桑树生长的黏性土壤,都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然而近些年,村里养蚕户却逐年减少。“人口外流,产品缺乏竞争力,是导致无人种养的主要原因。”心思活络的谢明德开始谋划,如何重振这老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9年,村“两委”班子带着养蚕户们去绍兴的蚕桑基地“取经”。在那里,他们见识了彩色茧新品种“水星一号”。“蚕怎么能吐出金黄色的茧?我们的农户都觉得稀奇,低着头在那儿看,我感到这里面大有商机。”谢明德说。这趟旅程回来,他与村干部陈国华商量,抓紧成立晶荣蚕桑合作社,流转50余亩土地作为桑树种植基地,并着手引进彩色茧新品种。

如今养蚕能挣到钱吗?彩色茧新品种,村里没经验,能干好吗?面对村民们的重重顾虑,谢明德耐心解答:“彩色茧品质好、受欢迎,可以卖出高价。我们也会请养蚕专家和农技员全程指导,不必担心经验问题……”为消除大家的顾虑,谢明德选取小部分农户先进行试养。当年这批养蚕户的收益相较过去多了近一倍。次年春,新品种的养殖量便从两三张增至36张。

2020年,在浙江省农科院和武义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帮扶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投资260多万元的原蚕养殖小蚕共育中心建成,由谢明德负责项目对接,售卖种类上从卖丝茧改卖种茧,村里蚕桑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以前是散户们各自养,如今村里的原蚕集中放置在共育室养殖,引进专业蚕种公司进行标准化管理,待蚕种达标后分发给农户继续养,成活率和品质都有了极大提升。”谢明德介绍,过去,一张蚕平均产蚕茧七八十斤,现在提高到一百二三十斤。

同时,与蚕种公司签订合同,也解决了销路问题。养蚕20多年的村民王伟娥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张普通蚕的收入不到2000元,改养新品种后,每张能卖上4000多元。“养蚕不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一年累计忙活两三个月,便能挣两万元左右,其余时间可以打零工,非常划算。”王伟娥笑着说。目前,全村种有桑树8万余株,养蚕户也从原来寥寥无几增加至30多户。

除了本村的育蚕工作,谢明德还依托共育中心的资源,带动周边拥有相近条件的村庄养殖蚕桑。今年以来,河涧村组建“党建+产业”发展联盟,与柳城畲族镇郑迴村结对,带动郑迴村21户蚕农实现增收。谢明德介绍,下一步他们打算把一部分桑叶做成桑叶茶,发展电商,把桑叶和蚕宝推向更广的市场。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明德 吐出 蚕桑 村里 养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