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奈曼旗:绿了荒山 富了农民 强了农村

2021年11月26日 14:34  |  作者:杨悦 马晓刚 李昊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道路通达院落净,改水改厕饮水清,绿色发展生态好,乡村美丽面貌新。”一段歌颂生活变化的演出台词,描绘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农村的新面貌。近年来,奈曼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实现农业兴、农村靓、农民富。让乡村既美丽又经济,既宜居又宜业。

  

生态画卷描绘美丽乡村


平顶山村位于奈曼旗南部的浅山丘陵地带。原本是一个环境恶劣的贫穷村落,却通过发展扁杏经济林“摇身一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富裕村,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富裕路。

“目前全村共栽种8000多亩扁杏林,其中盛果期杏林4000多亩,还有4000多亩幼林,每亩扁杏的经济效益能达到1000多元。”平顶山村原村党支部书记杜福明告诉记者,该村种植扁杏已有20多年历史,耐旱的扁杏十分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村民十分认可扁杏的经济效益。

“种扁杏不仅有经济效益,还有很好的生态效益。扁杏扎根深,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修复生态环境。”杜福明说。

如今的平顶山荒沟绿了,环境美了,借着生态环境变好的契机,平顶山村具备了观光旅游的充足条件。每年三四月份,一坡坡的梯田上杏花怒放,风景宜人。发挥山区地貌、古城遗迹、杏树花开的独特优势,打造杏花节等季节性旅游品牌,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平顶山“杏花村”的名气越来越响。

在奈曼旗包头嘎查,48岁的牧民宝秀兰也尝到了乡村生态不断好转的甜头。相比于平顶山村,包头嘎查生态环境更为恶劣。20多年前,这里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榆树,地上不长草、牛羊吃不饱。为解决生计,宝秀兰与丈夫承包了2500亩沙地进行治理,在她的带动下,如今嘎查治理沙地6万多亩,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现在,宝秀兰家有100多头牛,全部舍饲圈养,地里年收青贮30万公斤,柠条平茬后还能作饲料,家庭年收入达30多万元。“为了发展沙漠旅游,嘎查还专门留下2万亩沙地,家家户户都能开牧家乐吸引游客,嘎查人均年收入近万元。”宝秀兰说。

奈曼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05.7万亩,天然草原修复120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1%,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5%,高于全自治区、全市的平均水平。

  

民生工程增进百姓福祉


近年来,奈曼旗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牧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基层农牧民用水用电、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实际需求。改善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进百姓福祉,让乡村生活更加便利。

“三格化粪池,是由两根过粪管组成的三格密封式化粪池。”奈曼旗农牧局农村工作股股长于明介绍改厕设施,第一个格用于室内排污,粪便到第一个格里储存、沉淀和发酵。产生的粪渣和发酵的粪水,到第二个格里继续发酵。发酵后通过过粪管到第三个格里储存,可以抽出来作农家肥使用,基本没有寄生虫和固体颗粒物。

据悉,2020年该旗共完成厕所改造30195户,全旗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2.4%,群众满意度达到100%。2021年计划改造1.5万户,使全旗厕所改造率达到43%。

通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奈曼旗西塔日牙图村村民张秀荣吃上了干净清澈的自来水。拧开水龙头,看着源源不断涌出的清水,张秀荣高兴地说:“现在这水比以前清亮多了,吃水安全又放心!”

奈曼旗在嘎查村饮水安全全部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实施饮水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自查梳理解决自来水漏点、冬季冻点、供水设备损坏等各类问题,巩固提升饮水工程83处,全旗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2%。

“十三五”期间,奈曼旗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如今奈曼旗的各个嘎查村,乡村生活呈现出整洁舒适、安逸和谐的新图景,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奈曼旗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推行了涵盖自治和德治的“约、讲、评、榜、行”为主的文明实践“五个一”工程和以法治为主的“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乡村治理工程,培育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奈曼旗刘家堡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从前,该村部分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对立。村民法律意识不强,出现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1999年我上任之前,我们村换了3个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乔玉存回忆。村庄本身贫困,村民间邻里纷争、家庭矛盾又层出不穷,竟成“死结”。村里不仅没有集体经济,还欠下了数万元债务。

针对这种情况,刘家堡村因地制宜,完善了多元化矛盾解决机制。针对其特点一方面注重源头防范,构建矛盾化解新格局,建立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体系,采取“读、说、听、记、学、办”六字工作法,建立村级矛盾化解调解室,构建“党政主导、综治协调、源头防范、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此外,刘家堡村采取“调解+司法救助”手段,使矛盾化解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20年的治理,如今的刘家堡先后获得旗、市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级“民主法治村”,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发的“社会治理标杆村”等荣誉称号,彻底摘掉了“上访村”的帽子,转变为和谐村、富裕村。去年,刘家堡村集体经济达到了62万元,一个和谐、稳定、团结、向上的新农村正朝着更美好的生活迈进。

“通过社会治理,村民素质越来越高了,村子氛围和谐稳定。”乔玉存介绍,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发动村民集体跳广场舞、邀请乌兰牧骑和老年艺术团到村里来演出等方式,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村集体凝聚力持续加强,矛盾不再频出,村民团结向上,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奈曼旗 乡村 村民 农村 治理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