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乡村振兴 美丽乡村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三农人物 品牌兴农

首页>农业>资讯

“金色”产业如何破困前行

——看云南罗平小黄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021年11月30日 14:31  |  作者:郜晋亮  |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前不久,一则关于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杨柳湾镇土门河村100多万斤小黄姜滞销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于是,湖北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当地姜农把损失降到最低。从2020年的价格飞涨,到一年后价格跌入谷地,“姜你军”也有失灵的时候。

虽然相隔千里,但这则消息还是让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的小黄姜种植户们诚惶诚恐。据了解,2021年,罗平县小黄姜种植面积达到23.5万亩,同比增长近30%;预计年末将实现总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超过30%,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最高。

连日来,记者走访罗平县小黄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虽然大家也正在经历价格低迷时期,但并没有滞销的担忧。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罗平的小黄姜产业发展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小黄姜价格的起起落落虽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但对罗平而言,烤姜带来的环境污染、病虫害造成的品相不佳和产量下降,以及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的痛才最深。

1999年,罗平县委、县政府将小黄姜列入后续培育产业。如今,已是当地“一县一业”重点产业。20多年来,这里的小黄姜产业发展一路破困前行,改进种植技术,做强精深加工,推动绿色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改进技术 产量质量双提升


时下,罗平小黄姜已进入采收季。记者走进当地金鸡山下一处小黄姜种植试验示范样板基地,热闹的收获现场尽收眼底。前来帮忙采收的村民们,有的拔姜,有的清土,有的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翠绿的茎叶连着金黄的嫩姜,也别有一番景致。欣赏之余,记者发现,这片试验示范样板基地里小黄姜的种植方式和旁边的几处农田有着明显的区别——开沟起垄种植。

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葛丽清告诉记者:“这是2021年在全县主推的小黄姜种植技术,目前推广的面积已经达到了1万亩。前期测产数据显示,每亩能增产500-1000公斤,也就是说亩产量基本可以稳定在4吨。不仅如此,还能有效阻断病虫害传播。”

多年来,罗平县农业农村部门一直坚持开展小黄姜种植技术培训,大大小小的种植户对这些技术早已烂熟于心。基于技术的提升,全县小黄姜亩均单产从1998年的1吨增长至现在的两吨,一些地区还能达到三四吨,而且种植区域也从海拔1000米到了1800米,主产区从7个扩展到了11个。

不过,随着种植年限的积累,小黄姜开始出现减产、病虫害等现象,直接导致其品相不佳,大大降低了商品率。

这些难处,青草塘村小黄姜种植大户韩建明感受深刻。为了能够提高产品、提升品质、减轻病虫害带来损失,韩建明可没少在改进技术上下功夫。开沟起垄种植技术,就是他经过了一年又一年摸索出来的。

韩建明说:“这个技术的好处就是利于培土和排水。培土培得好,小黄姜长得形状就漂亮,像手掌一样,产量还高。排水排得好,能大大减轻病虫害的传播。我家80亩小黄姜,全部都是开沟起垄种植。今年每亩的产量稳定在4吨,大数上基本比前几年翻了一番。”

  

精深加工 向产业链要效益


精深加工一直都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曾几何时,罗平小黄姜也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只有改变才有出路。做好小黄姜精深加工这篇文章,就是出路。

说起罗平小黄姜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的历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罗平鼎泰食品负责人刘倩。

20世纪70年代,刘倩的父辈就开始在罗平种姜、卖姜。从小耳濡目染的刘倩,长大后便继承了父辈的衣钵。不过,她再也不想只干种姜、卖姜的活计,而是下定决心走精深加工的路子。

“那个年代,罗平小黄姜已经蜚声海外。烘干姜块出口到了德国、新加坡、日本。”刘倩告诉记者,“可是出口到德国的小黄姜,摇身一变成了国内销售的小黄姜精油,小小的一瓶价格昂贵。相比原料,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发自己的姜产品!”

这件小小的事情,在刘倩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后来,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升小黄姜的附加值,让更多的农民分享其中的收益。”刘倩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子坚定与倔强。

终于,经过漫长的积累之后,在2013年,刘倩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全身心投入小黄姜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短短几年间,姜茶、姜丸、姜皂、姜精油、姜洗发液等产品陆续推出上市。2016年,刘倩正式创立了“姜来无忧”品牌。

2020年至今,小黄姜精深加工产品的销售额已累计1.28亿元。

在亮眼的销售额背后,还有企业发挥的带动作用。据了解,3000亩自有基地的土地流转费、10万吨市场价上浮15%的鲜姜收购支出、工厂基地劳务用工工资,合计下来,鼎泰食品给当地姜农创造的收入可观。

刘倩的故事也只是罗平县推动小黄姜走精深加工之路的一个片段。

经过多年培育、扶持、打造,罗平县拥有小黄姜加工营销企业18家,受益姜农3万余户,构建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从吃到用、从医到养各方面,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43个国家和地区。

  

绿色发展 产业融合前景广


在罗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金花银瀑好地方,美丽罗平小黄姜”。“金花银瀑”是指漫野的油菜花海和壮观的瀑布群,小黄姜自不用说。能与“金花银瀑”齐名,小黄姜的魅力自然也不差。

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小黄姜产业已成为罗平县最具影响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在这优势的背后,其实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也描绘出了产业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板桥镇是罗平县小黄姜产业发展的重镇。在该镇的乐岩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小黄姜。前些年,村民们都盖起了楼房。乐岩村党总支书记张云国告诉记者,没有快速发展的小黄姜产业,村里人幸福的日子就没有着落。

然而,小黄姜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没有很好的贮存设施和保鲜技术,又加之市场对烘干姜需求的旺盛,乐岩村民小组家家户户又都建起洗姜、烤姜设施。洗姜的废水、煤炭的烟尘,共同造就了“高硫姜”。

如果沿着这样的路子发展下去,小黄姜产业别说做大做强,能否做长久都不能实现。罗平县委、县政府很快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并开始系统谋划解决措施,核心思想是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在板桥镇,占地62亩的集冷藏、清洗、低硫姜烘烤、洗姜废水处理于一体的罗平小黄姜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建成。此后,当地农户家里的洗姜、烤姜设施从此彻底沦为了摆设。

罗平小黄姜产业绿色发展的路子开始越走越宽。

与此同时,乐岩村还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油菜花观光旅游,与小黄姜产业形成了良性互动。当然,那个坚持做精深加工的刘倩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大胆创新,尝试发展小黄姜大健康产业。“姜来无忧”姜疗馆已经在昆明开业。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小黄 黄姜 产业 种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