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侨界动态 海外直通 侨领风采 社团掠影 民间交流

首页>侨声>资讯

十余位专家学者为侨都江门赋能升级建言献策

2021年12月02日 10:04  |  作者:傅雅蓉 何传贵  |  来源:江门日报
分享到: 

10余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助力“中国侨都”赋能升级

汇聚侨智,立足侨乡,跳出侨界,建言献策。五邑侨智库自2016年建立以来,汇聚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智囊团”。该智库由江门市委统战部(江门市侨务局)与五邑大学共建,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江门市侨力资源优势,深入研判侨情,汇集海内外侨界集体智慧,共同为建设“中国侨都”献计出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2月1日,江门市组织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原司长张健青,以及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和本地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定位侨都功能”“实现‘侨都赋能’”“畅通智库建言献策渠道”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研究和讨论。 

文/傅雅蓉 何传贵

为侨服务

打造凝聚侨心的新平台

长期以来,海外侨胞对祖国和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我市建设“中国侨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独特优势。如今的“中国侨都”被赋予了全新使命。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我们要始终心怀感恩,立足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最大限度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把江门打造成为新时代华侨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

与会专家学者对江门市委全会提出的“侨都赋能”工程以及“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定位表示十分赞同。“‘侨力为国,国力为侨’,江门应当充分贯彻这一理念,更加重视为侨服务。”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主编张秀明认为,设立“华侨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一方面彰显海外侨胞的作用和贡献,成为凝聚侨心的新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江门在全球华侨华人心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五邑籍以外的华侨华人来江门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移民管理局党校特聘教授刘国福认真研究了江门“侨都赋能”工程的举措和解读,建议接下来对“侨都赋能”工程的四大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义和阐释,确定一个指导思想,从一而终,做出长远且有深度和厚度的规划。

“江门的良溪‘后珠玑巷’是珠三角广府人的重要发源地。江门是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和海外文化的重要中转站,是白沙心学等重要思想诞生地。同时,江门还是华侨华人走出去的地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综合这些要素,‘中国侨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蔡勇表示,为“侨都”赋能,江门可以开展看华侨故居、打蔡李佛拳、享“侨都”艺术大餐、看“侨都”影视明星大片、研白沙心学、赏粤剧经典、学院士家风、观碉楼圩镇、品“侨都”美食、读华侨家书、游华侨祠堂、过“侨都”节日等具体活动,建设好四大国家平台,进一步丰富“中国侨都”内涵,提升“中国侨都”地位。

文化交流

提升“中国侨都”品牌影响力

用文化来凝聚共识,能形成最深沉、最持久、最触动人心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市委全会把“文化交流”摆在了现阶段着力提升的“四大功能”首位。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到市委全会“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提出,这无疑是江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全新升级,体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侨都”担当。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江门市委全会报告,不难看出,文化交流是目前江门为‘侨都’赋予的第一大功能。”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林琳建议,可以将五邑地区现有的华文教育、特色厨艺、传统武术等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再结合碉楼等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形成一个个初具雏形的文旅项目,向海外侨团、侨领推广,吸引海外侨胞参与其中,构建互动合作的机制。不仅能为江门的华侨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能提升“中国侨都”品牌影响力。

《广东华侨史》主编、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也认为,江门的侨务工作在对外交流方面稍显薄弱,可以武术、舞狮、粤剧等为媒介,与海外侨团合作,帮助江门华侨文化走出去。“我知道江门是著名的明星之乡,一定有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否可以此为开端,打造影视文化基地,对接文娱领域专业人士,创作一批具有五邑特色的歌曲、影视剧等作品,打造流行文化‘五邑潮流’?”张应龙如此设想。

“我们曾举办过健走马拉松大赛、书香节、武术节等许多影响力颇大的活动,这些都是江门现有的成熟资源。”江门市人大机关一级调研员李纯表示,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面向世界邀请华侨华人参与,打造出如“华侨华人国际健走马拉松大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

形成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

“借脑”“借力”

如今,全国各地的发展都离不开智库和地方高校的建言献策。因此,市委全会为“侨务智库”赋予了清晰的定位:围绕海内外侨情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加强侨务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国家侨务工作汇集侨情侨讯、制定政策、培养人才、咨询建言等提供智力支撑。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也针对五邑侨智库未来的职能使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张春旺认为,智库建设不应局限于侨务工作本身,“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侨胞,他们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包括他们在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难题,都应是我们智库研究的内容”。同时,张春旺希望江门能够进一步优化五邑侨智库的专家队伍,在确定和选用专家学者方面应该更加规范,“专业性强的课题必须找与之专业对应的专家学者”。此外,智库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专报也不宜长篇大论,要简单明了,提出问题、对策即可。

“如何进一步打响‘中国侨都’品牌?‘中国侨都’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张健青指出:“‘侨都赋能’工程的提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智库的专家成员仔细梳理并明确靶向,提出‘补短板’的具体举措。我相信在江门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智库的共同努力下,江门一定能形成一套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江门市社科联原主席谭乐生则认为,五邑侨智库要发挥更重要作用,必须要加大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入,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围绕核心重点工作系统谋划,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借脑”“借力”邀请各级专家,形成影响深远的智库研究成果。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与人大、政协开展横向合作,推动形成代表建议、委员提案,通过多种有效渠道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出谋划策,助力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编辑:李京

关键词:江门 华侨 智库 专家学者 中国侨都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