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评论 艺文 阅读 非遗 国学 人物 戏剧 国之瑰宝

首页>文化>资讯

《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

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将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全产业链协同数字化转型

2021年12月07日 17:1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 杨岚 实习记者 张嘉穗)12月6日,《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蓝皮书指出,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4%提升至10.0%,较“十三五”时期提升明显(“十三五”时期数字产业化占GDP比重从7.0%增长到了7.4%)。据此,2021年至2025年,将GDP设定为年均5%的增长速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需要从7.8%提高到10.0%,年增长率要达到11.57%,是GDP增长速度的2.3倍(“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1.2倍),这是一个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蓝皮书谈到,“十四五”期间加快数字产业发展,我国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具备突出的有利条件,具有超大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已出现许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数字企业。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拥有9.89亿的网民人数和70.4%的互联网普及率,2019年,中国的网上零售额渗透率达到26%,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移动支付渗透率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2.8倍,高达81%。如此大规模用户,使数字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就能同时获得规模经济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优势。

此外,全国5G基站建设规模在2020年已近16万个,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大规模商用,行业创新应用超过5000个。截至2021年3月,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65亿个,同比增长4.5%,比上年末净增1856万个。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能够建立广泛的人—人、人—物、物—物连接,高质量的数字化传输能力将催生更丰富的内容在网络空间进行传递。

蓝皮书指出,如果数字产业化的增长速度能达到上述目标,同时将产业数字化设定为与“十四五”时期数字产业化增速同样的年增长率,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总值预计将超过GDP的50%,届时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

目前,5G及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支撑“万物连接”,从信息到设备,从服务到产品,从企业到产业,都跨越国界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资源配置,推动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深度国际分工的产业形态。

首先,跨国技术创新网络快速发展。现在的前沿技术多数是多国共同研发技术,这些国家共同注册专利、共同分享收益。在跨国共同研发网络中,中国的贡献快速成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采用大数据方法追踪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集群,研究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如何相互交织在一起。研究发现,21世纪之前,仅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德国)就贡献了全球共同研发专利的三分之二。将其余西欧经济体包括在内,这一比例达到了90%左右。然而最近十年,借助全球研发网络,世界其他地方贡献了所有专利活动的三分之一以上,表明全球创新网络的分工更多元更多样。中国的贡献增长最快,已经在跨国研发网络中占将近五分之一的份额。

其次,制造业全球分工体系继续深化。此前的制造业全球分工是制造能力从跨国公司母国向海外转移的过程,并由此催生了全球产业链。现在的全球制造特别是复杂新产品的制造体系,是从产业链的源头、从初始研究设计阶段就开始形成全球共同研发设计和制造格局,寻求各种零部件最适宜制造的地点,保证技术水平最高和产品品质最好,从而配置出最优的全球制造体系。

最后,服务业全球分工体系加速推进。传统服务业是典型的本地化产业,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一直较低。现在,随着服务业数字化特别是数字化生产者服务平台的出现,巨量生产服务提供商和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汇聚,在全球范围智能匹配供需双方甚至多方,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品质,提高了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蓝皮书谈到,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技术体系、制造业体系和生产者服务体系,在创新、制造、服务、头部企业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技术和产业开放体系,汇聚全球智力资源产业资源,连接全球用户和市场,加速形成我国在数字时代的经济增长新优势、技术体系新优势、产业发展新优势和全球竞争力新优势。


编辑:杨岚

关键词:全球 数字 产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