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观点集锦

蒙洋委员: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2021年12月14日 13:28 | 作者:付振强 朱建华 满达呼 刘佳政 李玉祯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付振强 朱建华 满达呼 刘佳政 李玉祯)“在京的央企等大企业多,如何有序的组织企业资源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促进整个海淀企业成果转化就地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路径和途径。” 12月11日,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蒙洋委员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各类主体都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由单一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较低,必须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以市场为驱动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蒙

“在调研和深入分析时发现,目前部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主体仍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各方资源未能达成有效衔接,加上市场对技术需求的不确定性,各主体之间的关联活动充满着风险,转化环节中存在着问题和障碍。”蒙洋委员认为,大企业本身在产业链端,在需求端、在市场端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作为牵头,联合中小企业共同打造协同创新模式。

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力量集中、科技服务机构和大企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大企业在自身所属行业范围内通常具备相当技术积淀、资本积累以及研发领导能力,在技术商业化、前沿技术监测、承担创新风险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成果实现先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蒙洋委员建议,要建立大企业牵头,高校院所、中小企业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模式与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与成果评价体系,从资源为导向的自上而下创新体系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创新组织模式转变,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通过进一步明确企业与中介组织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研发与中试建设的体制机制,发挥企业“需求问题导向”,中介组织“协调评估”作用,金融机构“支撑保障”作用,完善高校、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反馈”和“匹配”机制,更好地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实际生产需求,保障科技成果后期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衔接。

“还应依托大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由其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领投,将更好的带动各类金融投资机构对优质科技成果进行跟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保障先进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政府在此环节可设立相应资金,给与其一定比例的投资风险补贴资金支持。” 蒙洋委员说。(完)


编辑:朱建华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