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社会聚焦 社情民意 民意时评 创客说 乐观社会 画里有话 滚动资讯

首页>社会>民意时评

“人手2到4个录用通知”,中高级技工缺口怎么补?

2021年12月15日 08:55  |  作者:马亮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近日,#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话题冲上热搜。

据央视财经报道,我国中高级技工需求旺、薪资高、缺口大,亟待填补供需缺口。有职校毕业生“人手2到4个录用通知”。

人社部发布今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有58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数据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到6200万人,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高端制造业不代表“无人工厂”

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节节攀高,很多工厂日益智能化,“机器换人”正在让大量低技能的工作岗位消失。这使很多工厂流失的中低端技工,都走向了电商、外卖、网约车等服务业。

与此同时,高端制造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迫切,供给缺口巨大,薪资也水涨船高。继各大城市陷入“抢人大战”后,高新技术企业也进入“抢才大战”。

一些中高级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相中,很多人都手握多个录用通知书,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要看到,高端制造业并非是“无人工厂”,人机协同越来越成为高端制造业的主流,对有一技之长的中高级技工也需求旺盛。

全国政协委员陈荣书曾提到,作为制造业强国的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往往达到技工总数的40%,而我国则只有6%。

因此,当前中高级技工的供需矛盾并非短期现象,而是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严重脱节而导致的结果。

技术工人追求的是“工匠”精神,一名称职的中高级技工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历练,而这意味着企业要有长期大量投入。但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去种树育人,而更愿意在劳动力市场上抢人和摘现成的果子。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形成了以出口导向和代工模式为主的“野蛮生长”格局,企业不重视中高级技工的人才培养,而往往醉心于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和引入自动化流水线取代人力。这使技工职业陷入低端化陷阱,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福利待遇也难以提升,无法吸引足量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目前很多职业技术学校的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无论是教材、教具还是教师队伍,都难以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这使技校学生学不到真本领,职业文凭在就业市场上也缺乏竞争力,很多人不得不改行从事其他职业。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既无法吸引优秀学生读技校,也难以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中高级技工。

▲10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数据:在本期排行中,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两个大类职业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图/中国政府网截图

如何打通人才培养及利用

相对来说,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特别注重中高级技工的长期培养,形成了完善和成熟的技术人才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化的师徒制和传帮带,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中高级技工。

我们应适当借鉴吸收这些成功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高级技工的短缺不是短期形成的,也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因此,为了破解我国中高级技工的供求矛盾,需要政府、企业、技校和家庭共同发力,从中高级技工认知、引导、培养、提升和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来进行统筹谋划。

教育、科技、产业等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中高级技工培养的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等方式形成政策合力,稳步提高中高级技工的培养数量和质量。

特别是要扭转各级政府部门“唯学历论”的人才观念,使身怀绝技的中高级技工能够得到尊重和呵护,在安家落户、子女入学、荣誉称号等方面得到和其他人才序列同等的优待。

长远来看,不妨在中小学就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使家长和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和技术工人的偏见和歧视。

此外,也要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引导和支持,改变技校“高校化”的不良倾向,使技校能够踏踏实实地培养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中高级技工。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把学校学习和工厂实习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利用打通。

毕竟,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就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希望工匠之路,就此起步。被称为“灰领”的高级技工,日后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存在感。

特约撰稿人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郭思岐

关键词:技工 中高级 职业 制造业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