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实践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要带给孩子什么?

2021年12月15日 12:24  |  作者:陈合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求学归来又在农村一线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我个人的成长中,还是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观察中,我一直觉得,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因为,通过劳动,不仅能给人眼前的收获,还能“授之以渔”,为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成长奠基。基于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现象,我们在乡村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的探索之旅。

微信图片_20211215121352

初心缘起:“农村孩子不劳动”带来的思考

我从小就进行劳动,成长也受益于劳动。记忆中,春天我们和同龄的小伙伴经常去村外的山坡上挖草药,卖了钱买来学习用具是最幸福的时刻;农忙时节,我们也和大人一起去农田里劳动,锄草、割麦,放牛、喂羊……劳动不仅提升了我的身体素质,也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品行习惯也延伸到我后来的学习、工作中。

但是,现在的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都是80后、90后,他们一心想着让孩子考上大学,未来走出农村,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尽量留出时间让孩子们多学习。由于缺乏锻炼,很多农村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实验不会使用火柴,甚至“韭菜麦苗分不清”,更别提下地干农活了。

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们成才又成人;作为家长,我希望我的两个孩子走上社会后,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立足,更拥有完整的人格,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这仅靠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实践探索:在乡村学校的“成功试水”

2019年,我来到距离县城40里地的一所山区学校当校长。上任后,我便开启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之旅。在此方面,我们校领导班子的认识高度一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在学校西侧征地100亩建成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命名为“璞真园”。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我想让孩子们在这方天地里返璞归真,通过真实的劳动教育,启智润心、立德树人。

因为和城市的环境不同,农村每个孩子的家里都有田地,所以对乡村的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一定不是让孩子单纯地去干农活。我想改变的是,让孩子们不再有“劳动低人一等”的思想。因为现实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身边劳动的“漠视”,对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蔬菜如何保鲜、鸡鸭如何防疫等生活中的常识,缺乏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和真实生活的结合。

我们临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薄皮核桃之乡等七大“国字号”美誉。尤其是核桃种植与相关产品的研发方面,在“太行愚公”李保国老师的指导带领下,走出一条科技兴农乡村振兴之路。我想,未来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大学,走进城市,一定会有一部分孩子留在家乡,成为未来乡村振兴的建设者。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对劳动产生情感,在他们心田埋下“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意识,或许比考试考100分更有价值。

基于此,我们在劳动基地以肉苁蓉中药材特色种植为主基调,搭配了植物种植园、动物饲养角和农耕文化体验区,更好满足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和实践的需要。之所以种肉苁蓉,是因为中药材能带来部分经济效益,可推动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而柽柳可绿化荒坡,让学生们了解水土流失防治等农业常识。在种植园,我们栽植了桃、杏、李等17类果树,在饲养角喂养土鸡100多只,让学生亲手参与饲喂,来加深对当地动物的了解和科学的防疫方法,增强对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农耕文化体验区,让学生亲近农业,提升实践能力,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开辟的试验田里,学生们还亲手种植了谷子、玉米、花生等当地农作物及西红柿、大白菜等大棚时令蔬菜,懂得“春种秋收”“多劳多得”的自然哲理……

随着劳动教育的开展,我们发现,光有劳动基地,让孩子们有真实的劳动体验只是迈开了第一步,但还远远不够。为了让劳动教育的开展不随意,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功夫。

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编写了《肉苁蓉中药材种植》《劳动实用技术》和《劳动你我他》等校本课程。这里面既有农业基础知识技术内容,又有劳动设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内容,使孩子们在学习体验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断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只有做好家校共育,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劳动综合素养。起初,让家长配合孩子开展劳动教育挺难的,因为在很多家长心中,孩子唯有学习知识才有未来。于是,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我们老师们抓住一切机会通过拉家常聊天等方式,让家长明白,劳动教育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让孩子学会做人的教育。功夫不怕有心人,经过老师们耐心的沟通解释,家长们逐渐配合了。

深层次推进:从“国家劳动教育实验区”再出发

2019年,劳动教育在我们临城县全县正式推进。县教育局特别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观念作为“劳动之魂”,贯穿到小学、中学、特教、职教劳动教育的各学段各环节。教育局设计了进阶性的劳动价值观、幸福观教育。这进一步给我们创造了“家校共育”开展劳动教育的环境。

在我们县,劳动教育也不是教育系统的“一家之事”。县委、县政府统筹各方力量给劳动教育提供保障。比如,在土地使用、流转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如今,临城各学校已与县域内企业、养殖种植大户、校外教育基地签署协议20多个。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车间,走进大棚,走进社区,丰富了职业体验,理解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意义。其中,学前和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营造崇尚勤俭的文化氛围;初中和高中阶段侧重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阶段重在培养劳动技能及奉献精神,为毕业后升学或就业打下基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让劳动教育在全国层面摆在重要位置。现在,在国家政策和县教育局的保障下,我们将劳动教育再推进一个层次,我们配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劳技教师队伍,分学段制定翔实的教学计划,保证“课程、师资、计划、课时、评价”五个落实到位。还制定科学合理中小学分学段综合评价体系,从家庭劳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每一名学生在健康教育的轨道上有序发展。我们石城学区老师们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被列为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三批立项课题,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也上升到了系统的研究层面。

经过扎实的探索,河北省教育厅、邢台市教育局相关领导来到我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对我校劳动教育工作给予肯定。2021年,我们临城县被评定为教育部国家劳动教育实验区,我们的璞真园也成为全县劳动实践教育的示范基地。这极大鼓励了我们师生家长对开展劳动教育的热情与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在基地的收获也会表现在家里。“我真想让我的孩子长大后能有文化,但不会动手、缺乏劳动就会成为书呆子。”家长们说出这样的真心话,让我们感到十分有成就感。未来,我们会结合时代的发展,基于县情校情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将劳动教育深入推进,探索出一条为每个乡村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劳动教育“授渔”之路。

(作者系河北省临城县石城学区校长)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劳动教育 劳动 孩子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