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军事历史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有力辅助武器”

2021年12月16日 09:30  |  作者:吴小龙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最后的决战阶段。此时,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已经将国民党军队紧紧包围在了以青龙集、陈官庄、李石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

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从徐州逃跑时,规定每人只带7天的干粮,却在陈官庄地区被解放军华野部队围困了近40天,断炊断粮。开始时,这股国民党军还企图“固守待援”,没有粮食,就抢周边村子老百姓的小麦、杂豆、山芋等食物充饥,很快,随着包围圈的日益缩小,国民党军抢不到老百姓的东西,只得把拉大炮的骡子、马都杀掉煮了吃掉,又支撑了几天;等牲口吃光了,他们便到田野里挖麦苗、毛草根充饥。

蒋介石虽然每天派飞机空投食品,但对于几十万官兵来说是“杯水车薪”。为了抢食空投的粮食,国民党官兵自相残杀的事也不断发生,军官也没法制止。由于国民党军粮食不足,又大多在旷野里露营,一些伤兵夜间冻饿而死。

解放军在加强军事进攻的同时,从12月中旬起也配合以政治攻势,采用喊话、劝降、释放俘虏、宣传弹、宣传牌等方式瓦解敌人的斗志。许多劝降书、劝降信,解放军采取多种形式散发到敌军阵地,还用自制的铁皮、纸筒广播,向敌方阵地喊话:“蒋军弟兄们,解放军已经把你们包围得像铁桶一样,你们再也逃不脱了。”“希望你们再不要替蒋介石卖命了,立即停止抵抗,放下武器。”“愿意当解放军的,我们欢迎,想回家的,发给路费……”

战斗期间,人民群众踊跃支前,成为解放军胜利的保障。在杭子、胡楼、张老庄等村庄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磨面、蒸馍、做饭,民兵和民工肩担车推,冒着风雪,不怕敌机轰炸,不怕敌人冷炮的袭击,将饭菜送到十多里外的解放军阵地。一些饭菜就成了解放军指战员对敌政治工作的“有力辅助武器”。在开饭的时候,解放军指战员便敲着瓷碗和搪瓷盆向敌军阵地上高喊:“国军弟兄们,开饭了,这边有做好的猪肉炖粉条,雪白的馒头,欢迎你们来吃饭。”解放军有的部队还开放“体验营”——国民党官兵可以来解放军阵地,好吃好喝地招待,体验几天再回去。在回去的人的带动下,天一黑就有更多国民党官兵跑了过来,有的直接要求加入解放军。后来,解放军战士索性在大白天带上投诚的士兵和一些饭菜,前进到离敌人阵地几十米的前沿,一面进行喊话,一面邀请对方过来吃饭。于是大批饥肠辘辘的士兵根本不顾军官威胁,纷纷跳出战壕,跑到解放军这边吃饭,吃完后就直接向解放军战士投诚。不久,国民党军开始成班、成排、成连地来到解放军阵地投诚,其防线也迅速瓦解。据统计,从1948年12月16日到1949年1月5日的21天中,就有2万余人向解放军投诚,约等于两个师的兵力。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解放军 国民党 淮海战役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