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两岸交流

两岸非遗展演“云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21年12月20日 02:49  |  作者:照宁 李雪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20日电(记者 照宁 实习生 李雪梅)栩栩如生的偶人,精致的偶衣,妙趣横生的台词,正在上演的一场生动诙谐的台湾布袋戏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海峡彼岸,“品尝”到浓浓的台湾味道。这是12月12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两岸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展演现场的一幕,来自台湾花莲少数民族青年赖淑珍正向观众们表演着布袋戏。

“两岸布袋戏同根同源。为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古老技艺,我们通过两只布袋戏偶联袂演出的形式,在网上向两岸民众介绍福建的美丽乡村和非遗文化,这种传播方式生动活泼,很受网友喜欢。”赖淑珍向记者介绍道。

在展演现场,福建漳浦剪纸、漳州刺绣、南音、木偶、珠光青瓷、珠绣、王船、漆线雕、香道、闽台剪纸、微雕等11个项目也粉墨登场。

来自福建漳浦剪纸传承人、“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获奖者高少萍特地带来她的一幅剪纸作品《两岸一家亲》,让两岸青年在惊叹其高超技艺之余,纷纷“打卡”拍照。从艺40多年的高少萍一心致力于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在她看来,非遗传承要大胆创新,善于把古老的剪纸技艺与时代风尚相结合,这样才能让非遗“火”起来。

“传统文化本身是个巨大的IP库,非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剪纸、布袋戏,还是南音、木雕等,都可以借助文创IP设计,探索‘非遗+’的发展模式,将非遗转化为兼具艺术和审美的大众消费品,探索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道路。”高少萍说。

几位台青的文创品展位,成为现场格外吸引眼球的一角。台青郑孟桓是一位研学导师,因热衷推广“中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被学生称为“六六老师”。“我们推出六艺主题研学营,让小朋友行古礼拜师,体验射箭、投壶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互动项目。希望通过这种知行合一的方式,让两岸青少年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郑孟桓介绍。

在现场,来自台北的影视从业者许立翰告诉记者,台湾由于一些政治因素,一些文化传承逐渐没落。他从事影视摄影行业十余年,早在2015年就往返两岸拍摄,深知两岸本一家,但是现在台湾有些年轻人缺乏民族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传承中华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许立翰拍摄方言类、宫庙类的视频,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空间更广泛的优势,让两岸人民乃至全世界了解和弘扬中华文化。

活动当天正值大陆“双12”网络购物节,为了抢搭直播带货“东风”,台青金于峰干脆把直播间搬到活动现场。“我不希望香和用户的距离变得太远,为了吸引他们认识香和理解香,我甚至把香做成了火柴棒的样子。”从事香制品的金于峰说,传统产业和文化都在与时俱进,要从“好玩”的角度让更多年轻人去接受,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延续下去。

海峡对岸的台湾金门传统技艺爱好者也通过视频连线,让海峡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了隔空“对话”。在视频中,金门县金城镇陈氏宗祠外的广场热闹非凡,招财进宝童子表演、跑旱船、锣鼓阵、浯州陶艺等传统技艺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金门的手工匠们还在现场表演了手作竹编篮子、绑制高粱扫把、纸扎七娘亭等,博得了满堂彩。

来自台湾金门的知名艺术家王明宗擅于创作陶土风狮爷,用陶艺将闽台同源的信俗图腾“石狮爷公”活化起来。在他看来,两岸文创相通,共同的根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方理应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论是内涵还是底蕴都是非常深厚的。这是我们两岸民众共同的宝贵财富,应该要大家共同守护和传承起来。希望‘小三通’能尽快恢复,两岸可以在文化方面全面携手合作,未来能够一起举办更多精彩的活动,一起发扬中华文化。”王明宗说。

编辑:贾元昌

关键词:两岸 非遗 传统文化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