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资讯

南泥湾:从“好江南”到湿地公园

2021年12月20日 09:4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李冰洁

人们熟知南泥湾,大概都是来自郭兰英老师那首脍炙人口的歌,“不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唱出这个村庄火热的景象。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把“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改造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如今的南泥湾,已建成以革命纪念地为主,集参观、旅游、经济综合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经济、文化重镇。游客到南泥湾,不仅可以在展览馆中由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感受当年开荒屯田的故事,感受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的艰辛和火热;还可以参观延安炮兵学校旧址,了解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炮兵学校“练兵生产两不误”的历史;更能够感受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的稻田翻浪、十里荷香。

大抵是因为陕北给人留下黄土高坡、千沟万壑的印象太过深刻,来到南泥湾之前,很难想象“陕北的好江南”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实际上,直到车子行至南泥湾高速公路出口,也没觉得与延安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而沿着公路越往深处走,才越发现眼前的景象每一秒钟都在变换。

穿过一个横跨公路的拱形低垂麦穗雕塑“稻香门”,就算正式进入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了。停下车来,已然临近傍晚,公路旁是一大片金色的稻田,湿地中最常见到的芦苇荡在夕阳中泛着光芒,展现着她曼妙的身姿,竟有些不同寻常的美。芦苇荡之间,是一条蜿蜒的木栈道,接续着石桥、石板路,能把人引到湿地对岸的一幢木制观景台。拾级而上,俯瞰下来,才发现这片千亩景观稻田中还修剪出了稻田字和稻田画,微风吹过,稻田翻起层层波浪,说这是南泥湾最妩媚动人、最美丽壮观的景象也不为过。

听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在原来的河道清淤梳理、退耕还湿、建设荷塘、恢复水稻田、恢复陆生植被等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公园总面积有1043.98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406.52公顷,几乎占公园面积的一半,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共3类6型,规划有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是陕北地区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除了景观作用,南泥湾还有着种植面积1842亩的经济作物示范园(花海项目)和占地23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经济作物示范园中,种有油葵、波斯菊、紫花苜蓿等20多种作物,如果夏天来到这里,大概就是百花齐放、彩蝶纷飞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现代农业示范园分为设施种植、劳作体验、水产养殖、动物科普和水稻种植5大功能区,是集农耕体验、示范引领、休闲观光、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农业综合项目。在“一分田”农场,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农业耕作,圆一个“农田梦”。农场开展了“共享菜园”项目,每块1分地,大约60平方米,实行1年期公开租制,可以自种或者托管耕种有机蔬菜,亲身体会大生产运动的激情澎湃。

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的建设不仅带来延安周边自驾游的新去处,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公园内河流水系、沼泽、水稻田等湿地资源,让南泥湾再现了“陕北好江南”。在湿地公园的带动下,山更青、水更绿,动物回来栖息、植物蓬勃生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南泥湾真的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生态绿洲”。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17日   第 09 版)


编辑:陈姝延

关键词:南泥湾 湿地 公园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