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爱国爱港共创荣光>各界声音

目光更长远收获更丰盛

2021年12月22日 14:05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者:施维雄

不少追求“现实”的朋友,对历史这门功课未必太上心。在众人眼里,它既不能立即变现或增添财富,也不如商科、外语、数学之类能充当升学就业的重要“敲门砖”,顶多属于旁枝末节、饭后谈资而已。学深学透历史,有什么“着数”?

12月6日,细读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就《香港志》第二册《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志》出版及《粤港澳大湾区志》合作备忘录签署所发表的讲话,让我对历史二字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理解。认识历史,寻根问底,将知晓自己走过哪些路,未来要走怎样的路;通俗地说,可让目光更长远,收获更丰盛。

从源自同姓家庭的《家谱》《族谱》,到十乡八里的《村史》《方志》,再到镇、县、区、市、省、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定期编撰当地《年鉴》,延伸至留存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脉络体系,不难看出,历史从来并非装饰门面的物品,相反它一直发挥着资政育人、鉴古知今、规划未来的重要作用。

至于一些香港人不太理解历史的作用和意义,恰恰因为这片土地在近现代曾遭遇磨难,让历史“去中化”是殖民统治的迫切需要。进入当代和新时代,认认真真、逐一补课地推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香港志》,诚如夏宝龙所言,必将“有助于人们弄明白香港从哪里来、走过哪些路、将向哪里去”,必将“进一步增强香港同胞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香港更加灿烂的明天”。

对香港的过去和现在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不妨找时间读一下《香港志》。史书将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规律,去诠释“一国两制”制度为何诞生、如何实施,以及其经历的“发展——完善——再发展——再完善”的持续变化进程;也会基于历史的多维度视角,剖析“爱国者治港”为何成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压舱石”,相反其他力量不可能代替及发挥如此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历史的洪流告诉我们,每个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孙中山先生曾留下“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名言;也就是说,一切方略和做法要顺应规律而为。因此,我们看到,“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进入特定阶段、解决特定问题而实施的可持续性制度。同时,认同和支持“一国两制”的爱国者力量,是确保“一国”之大原则、大方向不发生偏航的掌舵人,是推动“一国两制”纵深发展、行稳致远的实践者。

自古以来,成熟的国家及民族都不会动摇自己的根基。所以,妄想“挖墙脚”、捞好处的跳梁小丑们必然失去了参政议政的空间。

香港进入新时代,“爱国者治港”的参与面很宽、舞台很大,就看大家如何打拼出香港的新传奇,翻开历史的新一页。重新出发前,腾出空余时间读懂历史,前路将走得更有信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历史 香港 目光 更长 长远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