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聚焦

“暖冬”

——由3个中国农村真实案例,品中国农民推动乡村振兴那股热气腾腾的干劲儿

2021年12月28日 10:1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暖冬配图(757757)-20211228094636

上图左,刘嘉坤在山上指挥深整土地;右上,张艳梅(左一)和绣娘们在工坊里绣花;右下,尹君所在的朝阳村,村民陆续在旧房子边盖起了新房子。

如果说微光也有力量,无非是说它足够照亮眼前的路。这微光从何处来?他们说,人生在世不想受穷,只要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当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得到历史性地解决,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他们说,我们要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样的好日子依旧等不来,要不来,还得是靠大家干中来!

今年干得很不错,明年我们怎么干?冬至节气,在彼此相距几百甚至上千公里的三个地方,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们一起,聊着致富话题。

贵州省台江县台拱镇:

苗绣工坊里,她“静待花开”!

冬至大如年,在贵州省台江县台拱镇的一家苗绣工坊里,致富带头人、苗族大姐张艳梅用一顿酸汤鱼火锅款待家人朋友。台江县的冬天不算太冷,白天温度基本在零度以上,加上张艳梅本身是个闲不住的人,家里工坊两头跑,一件轻型羽绒服她都能穿出汗。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的订单,现在只要有活儿我们就接,先保障绣娘收入。”用张艳梅的话说,厂里的绣娘主要是残疾人和易地搬迁来的农民,大家能聚在一起,共同之处就是都能吃苦,虽然政府对她们都有政策和补贴,但她们还是想通过自己的手艺贴补家用,有的绣娘跟着她,一干就是20年。

说到能吃苦,十里八乡的村民会告诉您,1977年生人的张艳梅是把好手。

张艳梅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苗绣能手,家里三姐妹后来都继承了母亲的手艺。唯一不同的是,张艳梅3岁时被诊断出脊髓灰质炎,虽经肢体矫正,但终生需靠拄双拐行走。

生命给予的这种安排,张艳梅没有屈从。19岁高中毕业,她就开始创业,无论是带着姐妹们闯北京、奔上海、下广东,还是带着不断创新的苗绣、植物染色作品参加各种国际时装周、外事活动,她都是走路最快的那一个。一次,上海来的设计师到她们县观摩绣娘工坊,坐在那里看了半小时后叫来张艳梅说:“从我进来到现在,就没见你停下来,一直在厂里走,看得出你是太爱干这件事了。”

这份事业,让她比普通的苗寨人走得更远,也走得更累。“在我们这里,过去一家人一年养一头猪,到年底把猪卖掉,换些粮食和日用品,来年再买个猪仔,生活就这样循环着。我们搞起苗绣产业和植物染色之后,虽然改善了很多绣娘的生活,让她们有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外出上大学,也有能力让年轻人回家乡工作,但我发现这两件事其实都不好做:需要静心来做,心不静,一朵花你都绣不完;需要销路、资金周转,工艺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它更需要变现渠道;需要了解客户心理和审美倾向,订单少不代表客户不喜欢。有时为了染出一个颜色,我很晚才回家,我家先生开玩笑说,‘就差路灯不是你关的了’。”张艳梅笑着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张艳梅带来的影响还不只是销量。在那之前她订单很多,由此还拿到了银行贷款、在县城租了地方建起工坊,准备大干一场。现在,她需要坚持下去,贷款给她的银行就在工坊后面,“我们每天坚持工作,只要院子里生起火,有人在干活,就有生机”。不仅如此,她还有个结对帮扶村,把村里10位重度残疾人变成了转股分红的成员,为他们增加收入,“我们植物染料需要挖采中药材,有的成员一天能帮忙挖来几十斤,其实他们有低保和补助金,日子是过得去的,但还是想帮我们做些事,所以特别感谢他们。”在感恩的同时,张艳梅几乎把压力都留给了自己。

2022年,对张艳梅和她的绣娘们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说到怎么干,张艳梅还是那句话:“绣花功夫花下去,花自然就开了!”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

围炉夜话化解心结,热议“明年咋干”

冬至天短,晚饭时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南坪乡朝阳村13组组长张玉彪,和家人围坐吃饺子。吃到一半有人敲门,来者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尹君。

“老张家里都是能干的,今年稻鸭养得不错,还得筹划一下,明年把闺女送到村花队去行吧?我想着疫情总会过去,到时村里民宿和景区恢复营业,咱也得有点民族歌舞节目壮门面啊。”别看来村里才半年,尹君已经把各家各户在致富方面的潜力摸清楚了。

来老张家路上,尹君碰到了14组的老杨,老杨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村里的路修到各个小组之后,先富起来那拨人买了车,现在村里有时候会堵车,这个问题要琢磨琢磨,怎么解决。

说到路,尹君有个心结。

朝阳村,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西靠蜀渝,全村60%以上村民是少数民族。作为湖北省32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村的典型代表,朝阳村虽然在2020年实现了集中脱贫,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教育程度不高、可用资源有限,乡村振兴任务还十分艰巨。

2021年9月,尹君到村11组了解饮水源安全的事。当看到村民饮用水源泛青苔、在阳光照射下散发着臭味时,尹君说他当时心里一紧。村民们说,水源问题他们无力改变,只想等到大领导来了,帮他们解决。

“虽然对村民这种等靠要思想有看法,但回到村部,我还是召集大家开了‘尖刀班’会议,决定用驻村帮扶款改造扩建蓄水池。”可让尹君没有想到的是,村民不仅希望他们帮忙修水池,还希望利用本就不多的修建费用将施工道路扩宽打通。“和带头的村民沟通时,他告诉我,修通这条路是附近村民几辈人的盼望。我感到很震惊,也理解了村民的心思,他们很想过上好日子,我们要做的事的确还有很多,要尽量做得快一点。”在尹君的推动下,首批52户村民饮水问题得到解决,修路的事也即将上马。

“11组饮水源的事,尹书记帮大忙了。我们家今年遇到这事,也没少费心。”村里虽大,但消息传播不缺“腿”,13组的张玉彪今年也遇到了烦心事——水稻收获期赶上连阴雨,卖粮遇到了问题。

张玉彪的沮丧,尹君看在眼里,当即表示要帮忙。

“老天爷的事儿,你能有啥办法?”张玉彪还记得自己反问尹书记的话。还别说,从金融央企被派下来的尹书记真有两下子,很快,4.5万斤稻谷以市场价卖出去了。事后,张玉彪将一面印有“真情帮扶解民忧,心系群众办实事”的锦旗亲手送到尹君手里。

再后来,尹君提出要发展稻鸭水稻种植模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又是张玉彪。他的支持理由是不想老这么靠天吃饭,与其冬天窝在家里打牌喝酒,不如在家门口干点事。

脱贫攻坚战,朝阳村打得漂亮,相当一部分村民脱贫与致富无缝对接。“我听说以前这村里很多人家都不上门锁,因为家里也没啥值钱的。现在的村民家里不断添着东西,村快递点每天都忙得不行。新房子也陆续盖起来了,有的人家新房老房紧挨着,形成了鲜明对比。”尹君这样说。

摆在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在尹君看来,朝阳村主要物产以水稻、麻鸭为主,但受养殖成本影响,麻鸭总规模还不到1000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还没启动,现有庭院民宿共15家,正常营业的只有3家。仅有的国家3A级景区“朝阳洞”,在税收、用工等方面也与朝阳村的振兴发展缺乏互动,而且受疫情和溶洞特质影响,一年中,一半以上时间鲜有游客问津。

“明年咱还得加把劲儿。”围炉夜话,尹君这样说。“只要有好点子,我还是第一个支持!”张玉彪答应着。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

刘书记的“131”,与村民们的好日子

“找这个人最合适,他有故事!”得知了我们的采访计划,山东平邑县融媒体中心外宣部主任刘平磕巴都没打一下,直接说出了一个人名——刘嘉坤。

“我们这边下雪了,但山上还有点活儿,所以我上来了。”临近中午,本报记者接到了刘嘉坤的电话:“我是村书记出身,就爱在一线。”

刘嘉坤,1954年生人,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山东九间棚集团董事长、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轮值会长。先后当选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四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十大杰出村官。

荣誉是干出来的,围绕刘嘉坤的故事,我们给他总结了个“131”,那就是一朝接棒、三次创业、一生无悔。

九间棚村,坐落在沂蒙山区海拔640多米高的龙顶山上。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四面悬崖,山高涧陡,缺水没电,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直到1963年,九间棚人才迁出石棚,住进了石头搭建的第二代住房。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全年人均收入不到100元。

1984年底,村里第一任老书记刘德敬、老村长廉茂增把支部书记这个重担“压”给了刘嘉坤,他们退到二线,鼓励帮衬。“现在老书记和老村长已经八九十岁了,隔几天就要见我一面,问问村里的事。可以说,村里干部的团结协作,给了我多年来做事的底气。”37年过去了,刘嘉坤说他仍然记得当年接棒时的想法——默默做事,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第一次创业,刘嘉坤用了不到20年时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刘嘉坤的带领下,九间棚村通电通水通路,整治荒山栽果树;办起了花岗石厂、工程机械配件厂和塑料厂,农民们实现了丰衣足食。

第二次创业,他又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刘嘉坤整明白、干好了几件事,也拒绝了一些发展方式。

整明白、干好的,比如以金银花为主导,发展中药材和农林果产业,花蕾期超长、10-15天不开花的金银花优良品种“北花一号”,有效解决了传统品种金银花采摘难、成本高、效益低的老大难问题,成为目前中国金银花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具有重大推广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再比如说,随着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九间棚村不仅变成了景区,还在2019年成功升格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整不明白或者说拒绝的,比如从前几年开始,田园综合体“四处开花”,他也去很多地方考察过。结果发现,一些田园综合体拿着政府基金却干走了样——赶走了农民,变成了小型房地产。

“我不能这么干!”刘嘉坤说他心里对项目评价有把尺子,那就是农民不能吃亏。权衡之下,他打算自己趟出条路来。大约十几年前,刘嘉坤开始流转土地,他的目标是搞高质量梯田。自己村土地不够,就流转别的村的,最终他流转了二十几个村的山坡地,又投了2000多万元用于深整土地。

“就凭借天然地形,我要弄个九弯十八园出来,比如百花园、百果园、百菜园、百草园、百粮园、农耕体检园。用这些做大乡村旅游卖点,我们村现在是国家4A级风景区,争取再干几年,干到5A级!”刘嘉坤这样说。或许是看出他这股干劲,或许是希望能帮他分担些压力,新来的县委书记不到半年,就往村里跑了五六趟,这让刘嘉坤感到十分欣慰。

这应该是刘嘉坤第三次创业的一部分了。还有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六不用”——不用化肥、农药、激素、农膜、除草剂和转基因种子,种出高质量农产品,以此理念的种植,到目前为止已覆盖到了瓜果菜和中药领域。

“还有个事,之前我就想建药厂,为这已经赔了2个多亿,去年终于开始生产了,药厂投资我又出了4亿多元,现在大家很有信心,都加班加点干,连药厂的办公室主任都去车间帮忙了。”刘嘉坤一边深整土地,一边说。这期间他还给我们透露了村民在村办厂里做工人的收入情况,有挣3000多元的,有挣1万多元的,无论是计件还是计分,大账小账都算得很清楚。

37年,带领村民三次创业,除了越过越好的日子,刘嘉坤说,他看到了村民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我们有个开挖掘机的村民,头些年看不出他是个能干的,这几年干劲儿上来了,黑白昼夜干,不知道累。我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是,毕业之后没再花过我一分钱,就要干让我瞧得起的事。”

冬至时节,刘嘉坤最得意那碗野菜黄豆做出来的渣豆腐,吃着舒服、踏实。

“明年,5A级风景区的设计要提上日程了。再就是农民到地里种菜,现在肥料、菜种子都实现了集体供应,明年计划给大家安排上接驳车,拉着他们去种地,一天往返三趟。” 热气腾腾的,不仅是刘嘉坤手里那碗渣豆腐,更是九间棚村的好日子。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28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农民 乡村振兴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