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贯彻新理念 构建新格局 迈出企业改革发展新步伐

2022年01月04日 10:53  |  作者:宋志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认为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考虑6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稳健经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宏观上来讲,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微观上讲,企业要想渡过难关,也是要稳字当头,要稳中求进。在经济增长方面我们过去用得比较多的词是跨越式成长、快速成长,确确实实过去这些年,我们实现了快速成长、跨越成长,但现在这个时间段,我们企业也是要突出一个“稳”字,就是要做强主业、专业化经营。也有企业多元化做得好的,但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专业化的经营。因为我们的财力、人力、精力都有限,能够做好一个主业已经相当了不起了。做强主业要突出四大核心,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这些都是我们企业家要特别重视的方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目标,比如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的目标就是对标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于很多中型企业,目标是什么?就是单项冠军。

第二,深化机制改革。改革是企业的活力。企业在困难的时候要生存发展就要深化改革。我们国企改革之初是从改革机制开始,今天我们的改革还得落脚于机制的改革。机制就是企业的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纽带。有机制就有关系,没机制就没关系。历经40多年的改革,直到现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也是把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作为8项重点工作之一。不论是对国企还是对民企,机制改革都是非常重要。

第三,加大创新转型力度。一是创新。在创新的方式上,我们常讲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应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创新方式?不见得所有企业都要搞自主创新和颠覆性创新,集成创新、持续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非常重要,关键是适合企业。二是转型。转型是利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在这个行业里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第四,双循环相互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样一个大格局是我们的长期战略。对于2022年来讲,面临国内市场消费收缩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大力支持出口企业。放眼全球,我们的制造业是最强的。没有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可以供给中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可以服务于全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要特别突出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哪个市场好,我们就要往哪个市场进,国际国内两手都要抓。中国的企业和别人比,有得天独厚的长处,一是中国有14亿人的国内大市场,有4亿多人的中产阶层,这个市场巨大。二是精耕细作开拓40年的国际市场,这两个市场对于我国企业同等重要,不可放弃。

第五,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现在企业常讲融资难、融资贵,那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绝大多数是选择间接融资和银行贷款,较少选择私募融资和上市的融资方式。截至2020年末,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达12.6%。相反美国直接融资占比接近90%。我们现在有192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存款,折合27.8万亿美元,美国只有约13.3万亿美元的存款,它的存款量很小,其他的资金全部进入直接融资。做企业,一方面要重视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要重视直接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

第六,重视产业链的共生。在产业链发展上实际是国民共生,既有国有企业,又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里浑然一体。国有企业与各种所有制企业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发挥好引领和支撑作用,打造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大河和小河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任何一家国企,总要有上千家民企提供外包服务,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国企和民企价值链共生是中国的特点,关键是我们国有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照顾到中小企业,这是国企和央企应有的品格,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方向是共生、共赢、共享。

(此文节选自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在2021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的主旨发言)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7 版)

编辑: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