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艺评 人物 展讯 画界杂志

首页>书画>艺评

山水艺术的精神性转换

——读《风景在心:罗公染庚子随笔水墨》

2022年01月13日 14:15  |  作者:蔡劲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也给每个人的生活遭遇、精神境遇乃至生命状态带来了极大影响。作为艺术家的罗公染是幸运的,他在这个不平凡的特殊的“本命年”里,经历了一场不间断的自我心灵剖析与审视,开启了一段漫长的随笔式水墨山水探索征程,创作了大量“乘物游心、艺境博大”的水墨佳作。

微信图片_2022011314025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先生评价说,罗公染的这批新山水画“呈现了一种澄明、率真之境”“注入了内在的情感和文心的笔墨”“生发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内在精神”。前不久,这批新作集辑为《风景在心:罗公染庚子随笔水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引发了艺术界的关注。作品涵盖140余件作品,无论构图、造型还是笔墨、色彩,都较其以前的艺术创作有了新探索、新变化,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反复探究这部新作品集,不难发现罗公染在这一年中的艺术“随笔”,更轻盈、更灵动了,同时也更广博、更浑朴了——他试图以探索性的笔墨描绘“心印”式的山水风景,以故乡冀东腰带山为坐标原点,对山水艺术展开一次艰难的艺途“历险”,对故乡的山水进行一次次精神性的转换,实质是其内心对山水和心灵景观的永恒映射,让观者见证他对风景图像尝试现代性转译的更深层次:一个个凝结人文理想与山川景象,融构心灵叙事、艺术图景与生命隐喻的精神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113140314

一方面,就山水艺术的叙事和创作而言,倘若把罗公染的新山水随笔放置在承续传统艺术观念的轨道上,尽管其创作呈现出诸多观念和手法上的变化,丰富的画面中展现的多维复杂的气韵和气象,仍突出地表现为人文叙事的“整体性”内容,即所谓贯通了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不是就画作画、就景绘景。他力求在画中融入思辨性与多义性,为山水本体注入美的精神本质,注入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性审思与艺术性拓展。

微信图片_20220113140307

另一方面,从“润古拓新”的视角看,罗公染的山水随笔新作更注重“象外之象”“超然象外”。他一直在努力透过和突破记忆中故乡腰带山上有限的“实象”,不拘泥于孤立的山水的构型、色彩等表象。他深谙谢赫“六法”的精髓,同时也深谙西方现代造型艺术的创新性语境,通过二者的嫁接融合,在形似内外求其画,求传神、传韵、传意,将山水澄怀、造景遐思、精神会意向前深化了一大步。

客观上,罗公染的这一路径开掘是极富成效的,这批山水新作“从心所欲”而“工巧朴拙”,不仅把绘画变成了自我陶冶心性、抒发胸臆的方式,并且将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人类发展“不可言喻”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心理进行“自发性”链接,使山水艺术成为映照心灵的净境,构筑了一个独特的人与自然、社会和生命悟对的艺术精神场景。

本文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公染

微信图片_20220113140320

1972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八届三亚市政协常委、三亚政协书画院院长。2004年至今供职于人民政协报社。出版有《阿炳,我们迷路了——罗公染书毛毛诗》《荣宝斋推荐艺术家——罗公染》《心逸无尘——罗公染书画》《中国当代绘画范本——罗公染山水画精选》《风景在心——罗公染庚子随笔水墨》等艺术专著。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山水 艺术 精神 罗公染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