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宏观 金融 行业 国企 民企 人物 新资讯

首页>经济>宏观

重心下移 打造一批率先高质量发展的地级市

2022年01月18日 09:55  |  作者:全国政协常委、成都市原市长 葛红林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图片1(797349)-20220118092245

图片2(797351)-20220118092249

图片3(797343)-20220118092254

图片4(797347)-20220118092258

图片5(797361)-20220118092303

图片6(797357)-20220118092307

在我国宏观经济大盘中,如果按城市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上广深津渝,第二梯队是省会城市和其余单列市,第三梯队是地级市和州。

党在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反映在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经济发展总量上,直辖市被单列市超过的有之,单列市被省会城市超过的有之,省会城市被省内地级市超过的有之,甚至有的地级市超过了直辖市。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主要经济指标,发现它们的全国占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各经济指标取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在GDP、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方面,第二梯队上升比率超过第一梯队。比如,第一梯队GDP占比,2000年是15.7%,2020年是16.4%;第二梯队GDP占比,2000年是19.6%,2020年是22.8%。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第一梯队从2000年17.8%上升到2007年的18.4%之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为16.0%;第二梯队从2000年22.7%上升到2007年的25.5%之后,出现徘徊现象,2020年为25.1%。

在财政收入占比方面,第一梯队2000年是11.1%,到2020年是12.1%;第二梯队从2000年的9.0%上升至2020年的12.3%,增长较大,特别是去年超过第一梯队,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在人口流动上,第一梯队2000年是6.8%,到2020年是9.1%,上升了2.3%;第二梯队从2000年的12.3%上升至2020年的17.3%。

可见,20年来第二梯队的经济发展,不论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吸纳了更多的外来人口。上述变化,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表现更为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变化表明,在接受了第一梯队的带动和辐射下,第二梯队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必将产生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第三梯队的更快发展,这种梯级带动,正是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期盼的。

如果说过去第一梯队,通过率先发展,不仅自身受益,而且带动和引领了第二和第三梯队的发展,那么随着在全国经济占比的下降,其带动和引领的作用也应加快转型升级。对外,要实现从总量带动型转变到功能辐射型,从硬实力的溢出红利转变到软实力的发散红利,更高质量地展现带动和引领价值。对内要加快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减乘除”法,做好经济和市民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中,要从单打独斗当老大转变为结伴合作当老大。既要引进周边优秀人才当市民,也要引进周边人力资源当市民,形成合理的城市市民结构。要为未来不可预见的发展留有规划空白和人口总量的余地,避免再次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

如果说过去省会以上城市加快了发展,做强了实力,那么未来,特别要充分借鉴和吸取超大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一是坚持有限规模和有限人口,杜绝盲目做大,防止大城市病和人居环境的恶化。二是坚持发展适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产业项目,要杜绝盲目发展产业,对高科技产业,也要敢于有所不为。三是当好“有老大样子”的区域老大,要敢于让毗邻地级市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生活要素,并善于让毗邻地级市承接产业和服务配套。要当好战略型的老大,而不是战术型的老大。

如果说过去大多数的地级市在承接项目方面,竞争不过省会以上城市,但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发展变化大、发展势头强的地级市,特别是一些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甚至2万亿的地级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府财力,已经展现出承接项目的比较优势,不仅吸引了传统的制造业,而且吸引了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比如,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和江苏溧阳的项目;中芯国际在绍兴的项目,这些上百亿的项目举不胜举。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制造业的区域重心下移的现象。

如果说,我们过去重视了超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那么,未来我们应当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地级市的发展,充分发挥本土化的建设成本、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住房价格等比较优势,重心下移,打造更多率先高质量发展的地级市,塑造以城带县,以县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应当说,地级市的发展未来,已经引起了众多省和自治区的重视,已经出现越来越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由省委常委兼任,从过去江苏苏州市,不断扩大到山西太原市、贵州毕节市,以及最近的四川绵阳市等等。

如果说,我们过去在某些省,通过“省管县”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也要“因省制宜”,不能一刀切地推广。对于拥有上百个县的经济大省,更应该支持辖区地级市的发展,充分发挥地管县的政治和行政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还能避免重蹈大城市病的覆辙,真正形成健康的城市集群。

由此,我建议,中央有关部门结合各地级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审视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梳理出一批有条件率先高质量发展的地级市,赋予更多的行政权限,倾斜更多的财政支持,布局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支持承接更多的制造业项目,承接超大城市的人口纾解,承接周边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培育出更多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和1万亿的地级市,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1月18日   第 06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地级市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