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教育·资讯 教育·声音 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长·导航 假如我是委员

首页>教育>教育·资讯

施教者同时也应该是受教者

——兼谈科学普及需要澄清的几点认识

2022年01月26日 09:42  |  作者:吴昌德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作者:吴昌德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这个词语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然而稍加推究就会发现,对科普的理解和认识还有种种不同。有些习以为常、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实际上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科普更应当讲科学。搞好科普,需要注意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

一、 科学普及是不是只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不是!因为科学知识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有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等多种知识。各种科学知识都是科普的内容。

2020年8月出版的《辞海》(第七版)对科学知识的分类是这样表述的:“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括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各种门类的科学知识,各有其特定研究范畴和内容体系,也各有其价值和意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思维科学是研究人的思维的规律、方法和应用的综合性科学。各种科学知识之间并不是互相隔绝、完全割裂的,而是既互相区别、各有特定内涵,又互相联系、相互交叉融合。如系统论、医疗哲学等综合科学规模庞大、潜力无穷,不仅包括系统科学、边缘科学(交叉科学)而且是未来新兴学科和新兴科学的摇篮。无论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各种科学知识的滋养。

当然,科普也不能过度泛化为普及人类所有的一切知识。应当依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科普对象的不同情况,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比如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禁锢比较严重,普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就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当前,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仍然偏低,科普的重点还应当是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根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的科普教育在搞好现代科技知识普及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搞好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知识的教育。农村则应着重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普及。

二、 科学普及是不是只普及科学知识?

不是!因为科普除了普及科学知识,还需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这些权威文件都清晰表明,科普不仅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更应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培育科学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一讲科普,就认为是普及科技知识,而忽略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普及的片面认识。

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育,离不开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科普不能停留在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上。科学知识一般是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的知识,相对而言是比较具体、适应面比较窄,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在具体科学知识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更带普遍性的理性认知,可以上升转化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意志和品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价值取向。科普应当从单纯“知识补课”向注重“价值引领”转变,更加注重突出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思想的倡导、科学方法的培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从而更好地更全面地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三、 教师、科技工作者是不是科学普及的受教者?

是!因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师、科技工作者是进行科普的主要施教者,同时也是重要的科普受教者。那种只注重赋予教师、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的职责任务,忽略他们同样需要加强科学知识普及的认识和做法是不对的。

国务院印发的《纲要》对提升教师、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质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要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要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家博物馆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

毫无疑问,教师、科技工作者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是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比较多的社会群体。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浩如烟海,体系庞大,分支越来越多,任何一个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科学知识。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结果,容易导致个人专注于某一种知识和技能,而对其他东西缺乏学习了解,带来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近年来,硕士博士被电信诈骗、专家学者论文成果作假等报道屡见媒体。正反两方面事实充分表明,教师、科技工作者同样需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学习涵养。只有这个群体走在科普前列,首先接受科普教育,提高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高质量服务大众。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黄文兵

关键词:科学 科普 科学知识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