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2新春走基层>滚动新闻

新春走基层丨安徽非遗传承人:火纸交相融 铁笔绘丹青

2022年01月26日 14:1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分享到: 

人民网合肥1月25日电(赵越、周坤、实习生张婉馨)一张宣纸,一支电烙笔,时而细描勾勒,时而烫刻烘晕,一点、一抹、一提笔,深浅浓淡,虚实结合……寥寥几笔,一只灵动活泼的老虎模样跃然纸上。

火与纸,看似相隔甚远,但在安徽省非遗传承人吴善明的手里,可绘山绘水绘万物,创造出一件件精妙的火笔画作品。

“火笔画,又称烙画、烫画,兴起于西汉,明清之时兴盛民间。”吴善明介绍,火笔画,顾名思义,就是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木板、宣纸、绫缎等不同材料上作画,作品大至数丈,小到盈尺,艺术价值极高。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笔画虽非安徽独有,却在江淮地区流传尤甚。从上世纪70年代进入合肥市工艺美术厂、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祝华,吴善明从事火笔画创作至今已40余年,吴善明说,火笔画称得上“中华一绝”,而安徽的火笔画之“绝”则在于善用宣纸、绫缎等画布。

“宣纸、丝绸等材质都偏薄,火太小影响画面呈现,温度过高则又会烧焦画布。”吴善明一边执笔在纸上游走作画,一边介绍说,火笔画走笔之时,需借力手腕把握落笔的时长、快慢,控制笔尖的温度,一件作品少则用两三个小时,多则耗时更久。

说话间,只见炙热的火笔尖在宣纸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烙印,伴着几缕白烟,“虎头”模样愈加分明,每一根毛发都能清晰可见。

随着火笔画技艺的不断发展,这一别具古典风韵的艺术形式也逐渐走出国门。来自法国的菲利普在合肥生活了近20年,见证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之余,他对“火笔画”这项传统技艺也饶有兴趣。

坐于身侧,在吴老的指导下,菲利普也拿起电烙笔尝试在宣纸上作画。提笔落笔间,老虎的五官神态依稀可见。“这种作画方式相比其他绘画更加复杂,不小心就破坏了画纸。”菲利普说道。

技艺受捧而传承难,这也是火笔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境。“现在从事火笔画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安徽,能在宣纸上烫画的也只有合肥的两三位。”吴善明表示,由于多种因素,火笔画制作技艺目前处于濒危失传的境地。

在吴老居住的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也经常组织辖区青少年观看学习吴老现场制作虎年主题画,让孩子们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虎年到来之际,善好画虎的吴善明又在书房忙碌起来。“我计划创作出22幅老虎主题画,迎接2022年虎年春节,也祝大家虎年吉祥、虎虎生威。”吴善明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