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2冬奥之约>“玉”见冬奥

“玉”见冬奥| 冬奥会的这抹“志愿蓝”

2022年02月16日 18:38 | 作者:徐金玉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徐金玉)早上5点起床,6点乘车出发到岗,晚上11点左右回酒店,这样的状态,首都医科大学大三学生汤斯娴已经坚持了整整3周。

作为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的一名医务助理,这位“00后”小姑娘操心的事可不少:要管理和记录诊所仓库里每天医疗物资的出入库,比如各型号的防护服、隔离衣、乳胶手套等;要将医用物资按时摆放到定点穿脱处;要填报相关医疗表格;要张贴科室工作注意事项;要自己摸索组装紫光灯……

1

“小管家”汤斯娴上岗

“现在我已经成长为一个物资管理的‘熟练工’了,每天学会一个技巧的感觉特别好。”汤斯娴笑着说,自从开赛以来,诊所业务相当繁忙,预约看病和开药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她和小伙伴常常是吃上一口泡面便立刻开工,偶尔还会累到在车上睡着。

“但这些困难和挑战,与我参加冬奥会的自豪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热爱以及助人为乐的满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相反,我最大的感受是快乐和充实!”汤斯娴笑着说。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现场,如汤斯娴一样,年轻的志愿者们朝气蓬勃,已然成为众人心中最亮的一抹“志愿蓝”。

北京农学院大二学生沐晨雨同样奋战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从一个样貌清秀的小姑娘变身为一名胖嘟嘟的“大白”,是她每天必备的“变装”日常。作为首都机场注册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在国门前沿的岗位上,她需要天天穿防护服上岗工作。

2

沐晨雨(左)和小伙伴准备上岗

“我记得上岗后迎来第一批奥林匹克大家庭客人,是在1月22日的凌晨4点半,由于事先做好了功课,我知道抵达的是日本客人。”所以当沐晨雨用练习了许久的日语微笑着发出问候时,对方一下睁大了眼睛。

“这位客人最后还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了句‘谢谢你’。当时我就想,虽然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但他一定感受到了来自志愿者、来自中国的热情。”沐晨雨说,“3周来,一句句重复的‘Welcome to China’和‘Have a nice day’是我努力工作的信念,也希望它们会是‘微笑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三学生王俊格,别看只有20岁,已是一名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3900小时的北京市五星志愿者。从1月24日起,她也开启了自己的“冬奥时间”,到北京冬奥村东交通场站上岗,负责车队冬奥服务的宣传工作。

3

王俊格工作照

“十余天来,我最难忘的是为司机、调度员们拍摄春节祝福视频。”王俊格说,当时她拍摄一位司机师傅给母亲“云拜年”:“妈,今年服务冬奥不能陪您过年了,您保重身体,儿子一切都好。”此话一出,司机师傅的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而镜头另一边,王俊格的眼圈跟着红了。今年也是她第一次不能和家人过年,她努力地在现场把眼泪憋了回去。

“有这么多为北京冬奥会服务的人在一起过年,对我来说会终生难忘。正是所有人的默默奉献,才汇成了服务冬奥的强大力量,我对成为其中一员感到无比自豪!”王俊格说。

编辑:李京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