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2022冬奥之约>新闻速递

“半个工头,半个物流”——“雪飞燕”技术运行团队的双重身份

2022年02月17日 14:37 | 作者:姚友明 马邦杰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延庆2月17日电 题:“半个工头,半个物流”——“雪飞燕”技术运行团队的双重身份

新华社记者姚友明、马邦杰

高山滑雪项目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除了雪道的选址和建设工作有极高要求外,在赛前和赛中,这个项目对技术运行团队的高要求也是很多其他项目不能比拟的。

在延庆小海陀山上,在北京冬奥会赛前和赛时,就活跃着这么一支优秀的技术运行团队,他们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一线奋战坚守。冬奥会高山滑雪赛事之所以能简约、安全、精彩地举行,他们功不可没。

今年1月4日,场馆才正式交付给这支团队。彼时,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许多北京城区室内场馆的网络布线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冬奥会合作公司部分技术人员也即将到达延庆,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计时和成绩分发系统布线等相关工作还没有展开。

“我们出于防疫考虑,基本只能让工人在夜里施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技术经理要金宝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冬奥会高山滑雪官方训练开始前,要金宝在场馆通信经理李建利等人的协作下,综合实现了1400个点位的有线媒体网络和比赛专用网络的布线工作。

从海拔2179米的最高计时点,到落差超过800米的比赛终点线,计时点位分布在赛道两侧。为了不影响运动员正常比赛,技术运行团队在2021年10月布线时,将这些点位都安装在山脊两侧的悬崖位置。“不仅危险,而且当时山上已经很冷了,光纤穿线时没法戴手套,很多人手都冻得通红。”李建利回忆道。

冬奥会开幕前,因为又经历了几次集中人工造雪,所以很多通信、计时的点位被深埋在雪下,有些点位甚至被压雪车损坏。为了及时抢修设备,同时避免损坏周围正常运转的设备,工作人员只能在悬崖附近用双手刨出一个两米左右的深坑,再进行工作。

“我们有一支负责计时的滑雪战队,他们在安全网之外,每天要在寒风中坚守七八个小时,为了确保准确计时,在运动员通过计时点前,他们还会手动触发一个光敏传感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技术副经理张辉说。

“因为每天训练和比赛出发点都不一样,我们还要将电脑在不同出发点间搬运,山顶最近体感温度基本在零下26、27摄氏度以下,大家都没有怨言,都在默默付出。”张辉表示。

此前有届冬奥会上曾出现“黑客”攻击事件,造成开幕式现场一块大屏幕“黑屏”10分钟。“如果出现类似事故,或者竞赛系统遭到入侵之类的更大事故,对我们的国家形象以及东道主的办赛水平评价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信息技术经理叶天羽说。

通过与一家国内顶尖水平的网络安全企业合作,通过开幕前多次网络对抗模拟演练,一支网络“铁军”确保赛事顺畅进行。

这支由167人组成的“雪飞燕”技术运行团队,负责管理432公顷内所有的技术相关工作。几年间,他们修建了25个基站,在60000多平方米的建筑内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每天为来自全球的近5000台移动终端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在山上,他们辛苦安装的抗低温设备,也在冬奥会赛事举办过程中经历了磨砺和挑战。

“我们的工作,可以用‘半个工头,半个物流’来形容,带人干活或者自己干活时,是工头,在干活前还要搬运各种设备,所以也算是一个物流从业者,”要金宝说,“辛苦归辛苦,能参加北京冬奥会的赛事保障工作,是我们一辈子最难忘且美好的记忆。”(完)

编辑:李京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