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艺评 人物 展讯 画界杂志

首页>书画>聚焦

潘鲁生——到民间去

2022年02月21日 10:05  |  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编者按:

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3月,《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本文发表在《中国政协》杂志2022年第1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提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我们从事民间文艺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

虎年新春将至,一场“到民间去”的民间文艺(以下简称“民艺”)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了帷幕。乡土民艺、衍生文创、艺术作品以不同形态、不同视角展开了关于民艺之美的叙述,就像乡间短笛奏着一支春的序曲,悠扬婉转,有回溯,有展望,清新刚健,充满生机。

回想 2020年,我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产生了十分热烈的反响。展览结束后,我向国博捐赠了 162件民艺藏品,用于展示、传播和推广。在与国博团队接洽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民艺的热情,于是动议再次捐赠。前后两次共捐赠了 300件民艺精品。国博邀请我举办这样一场跨年展览,把捐赠藏品与民艺元素作品、民艺研究成果系统性地呈现出来,交流和传播民艺的文化理念,在筹备展览过程中引发了很多思考。

一是何谓“到民间去”?

民间文艺具有与生俱来的人民性,民间文艺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我们要扎根在人民的生活中去传承发展和创作创新。回想几十年来田野调研的经历,很难想象这些来自民间的粗瓷杂器、土布花衣,如果完全离开了老百姓的生活,将意味着什么?我们把那些似乎被新产品、新时尚淘汰了的民艺物件拾起来、收回来、存起来,又为了什么?为了研究,为了教学,为了展览和传播。对,又不全对!追本溯源,是为了民艺的美、民艺的精神、民艺的境界在人民的生活中长流不息。我们的文化发展,不能因为现代化的转型,就忘了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根本;我们的文艺创作,不能因为纯粹的形式和观念而脱离生活,我们的文化实践,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使创作计之深远、行之久远。

二是如何看待民艺的价值?

民艺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文化创造、智慧创造、生活创造。民艺包含最朴素的情理,最真挚的感情,最真诚热烈的愿望,最本真的、源于乡土自然的材质、工艺和样式。这些朴素物件里,有吉祥纳福的祈愿、有乡亲邻里之间朴素的生活关系、有人们对家园的认同与归属。我们从事民艺的研究,不只是研究民艺之物的历史和规律,更是研究民艺之“人”、民艺之“民”的文明智慧、创造发展;我们从事民艺的创作,不只要取其形,更要传其神,传承发展中国民艺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到民间去”这个民艺主题展,也在于以当代展的方式,进行民艺的传播和交流,促进沟通与认同,不断深化认识民艺的精神价值。

三是如何做好传统民艺的传承和转化?

民艺来自人民、来自生活。生活不断发展变迁,人群也有代际变化。传统民艺要适应时代、适应不断更新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活态发展的重要构成。要深刻理解文艺民族性的深刻内涵,把握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实现有根基、有创新、有自身精神标识和创造性辨识度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收集整理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重要的时代命题。传统的民艺样式与老百姓的节日生活、节日精神是怎样的关系?传统的民间工艺如何满足今天人们对“慢生活”“治愈感”的需求?传统的民艺与新国货、国风、国潮的关系,传统的民艺与中国艺术、中国故事、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关系等等,均具有研究的意义。

这些年,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组建了调研与创作团队,开展“手艺农村扶贫计划”,提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通过课题研究尝试以乡村民艺的衍生品设计服务乡村、服务社会,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举办民艺主题展,也是希望启发更多的人关心民艺、传承民艺、发展民艺。从这个意义上说,“到民间去”,就要回归文化本元,寻找生活定位,尊重艺术原创,让民艺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孕育文化的种子。

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尝试将民间艺术融入美育,特别是中小学美育之中。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参观展览,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培养乡土情怀。除此之外,进一步让民艺进课堂、进教材,播撒民艺的种子,坚定一代人的文化自信,增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能力。

“到民间去”,是中国民艺史呈现的学术追求、研究方法和初心使命,也是我 40年民艺之路的真实记录。我们不仅要把散落在乡野村落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珍收集起来,还要深入了解民间图形符号、民间色彩等的深刻内涵,发掘凝聚其中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通过融入当代生活的创造转化,赋予其新的活力,回归百姓生活,共同续传文脉。

民艺未来之路很长,可做的事很多。我有幸在学业、职业、事业的选择中“到民间去”,从民间艺人身上学到了人生大爱,从民艺研究中领悟到人间大美,几十年来以百姓为师,与民艺为伴,收获了研究与创作的快乐,很幸福。今天,希望把这些民艺藏品和艺术创作捐赠给国家、回馈给社会,也希望民艺能滋养和温润人们的心灵。

编辑:马嘉悦

关键词:民艺 中国 生活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