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民革 民盟 民建 民进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盟 人物风采 史料纵览

首页>多党合作>史料纵览

民革前辈黄士衡:以教育兴湖湘

2022年02月21日 14:11  |  作者:张贵付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1

湖南大学

2

黄士衡

黄士衡,1889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县永丰乡长冲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其叔祖父纯垓是清朝最末一届中选的青年进士,曾任直隶省交河县知县,后无意仕途,回郴州归隐山林;其父如瑚为前清秀才,以教私塾为生,英年早逝,家道中落;其兄体桂接受新思潮较早,毕业于岳麓书院高等学堂,曾参加过辛亥革命,有救国救民之志。


在家庭和父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黄士衡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坚持自学的习惯,打下了浓厚的国学根底。8岁入私塾,15岁入郴州北湖高小,清末毕业于郴州六诚联立中学堂。

1911年,在其兄的资助下,黄士衡先后入湖南高等中学高等班和湖南私立广益中学附设大学预科班学习。

1913年,黄士衡考取留美公费生,先入马萨诸塞州芒腾候蒙预备学校补习英文,后到印第安纳州乌路普莱佐大学攻读美国历史、政治学、社会学。

1914年,黄士衡转学到埃阿瓦州立大学,主修历史,辅修政治教育学。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黄士衡愤而在旧金山《少年中国报》和纽约《民气周报》投稿,反对其倒行逆施,被停止领取公费一年,不得已实行半工半读,解决学习费用问题。

1917年夏毕业,获学士学位。1917年秋,黄士衡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习历史和政治学。一年后,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继续留校研究社会教育科学。

1919年,黄士衡被聘为纽约《民气报》主笔,仍一如既往提倡民族平等,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巴黎和会与其后各种条约、协定对我国的侵犯和掠夺。曾以“山东问题”为题,撰文斥责北洋政府卖国求荣,反对《兰辛石井协定》,谴责美国袒护日本侵占胶州湾。 

黄士衡在青少年时期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屡受列强侵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他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以作为立国兴国之本。

黄士衡身在异邦,心系祖国。回国之前,对他较为赏识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院长想挽留他在研究院工作,黄士衡拒绝了其好意,说:“我的根在中国,在湖南的许多事情需要我去做。”

1920年夏,黄士衡学成回国,在四川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文史系主任两年。曾在学生联合会就人口问题发表演说,认为中国如不控制人口,必将人满为患。他的人口论与马寅初的人口论相比,其研究早于马寅初《新人口论》达36年之久。

1923年,黄士衡任湖南商业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教授。1924年任商专校长。

1926年初,在湖南省商专、法专、工专三校合并基础上先后成立的湖南大学筹备处和湖南大学行政委员会,他被任命为八筹委之一和十位行政委员之一。因此,他是湖南大学的直接创建者之一。

1927年7月,黄士衡第一次出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由于当时大革命失败,学校停课。任职半年,因政局变动而去职。

在湖南教育界群龙无首的情况下,1929年2月于危难之时,黄士衡再度出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任职3年期间,他着力充实湖南大学,发展职业教育,恢复中山图书馆,兴建公共体育场,筹建各县民众图书馆,颇有建树;倡导“茅茨土阶,皆可办学”,推动湖南省公立和私立学校的长足发展。

黄士衡特别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1931年曾自购《万有书库》两部各千余册,分别捐赠母校郴郡联立中学及郴县民众图书馆,并对郴郡联中、联师的筹建,省立三师的选址及私立学校的呈报备案等,均给予指导帮助。

1942年,黄士衡大力支持私立适存中学上马,受聘为该校董事长。该校开办伊始时只有初中班,1947年增设高中班,鼎盛时期,学生人数近千人,教师约90人。

抗战期间,黄士衡通过对湘南地区的考察,认为当时湖南省的普通中学为数已不少,唯独农校缺乏,仅长沙市有“修业”高农和“开物”初农两所,湘南半壁尚无一所农校,这与我国素称“以农立国”的本旨极不相称。在他倡议下,经湖南省政府备案,于1949年1月在郴县良田镇正式成立湖南省私立益湘农业职业学校。 

1932年,黄士衡任湖南大学校长。黄士衡以狠抓学风、严进严出作为最后一道关卡,成立了以他为主席的以及多位老校长在内的校外委员7人,以示该委员会的权威性。此举不仅保证了湖大毕业生的质量,还成为1937年湖大由省立改为国立的教育水平上过得硬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可说是他推行科学管理的又一大手笔。任湖南大学校长期间,黄士衡曾将兼职省政府委员两年的全部俸禄捐赠给湖南大学,在城内修建该校办事处房屋一所。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黄士衡毅然参加张治中组建的抗日军事参议会,任省政府顾问、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员,并被指定为第一届国大代表。

抗战期间,长沙一度失守,黄士衡率家眷回到郴县,带领乡亲们一起抗日。

1938年,国民政府委任黄士衡为内政部礼仪司司长,1939年湖南省参议会又委任黄士衡为秘书长,他都坚辞不就。然而,在办学兴教方面,他的热情仍然很高。1938年9月,黄士衡被推选担任湖南私立广益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前身)董事长,他愉快受职。10月,日寇进犯湘北,黄士衡在长沙召开广益董事会,决定将学校南迁到常宁,暂租借柏坊乡大坪村的几栋祠舍作临时校舍。学校搬迁后,办学经费拮据,学校各费改征实物,黄士衡除捐出自己历年积蓄外,还千方百计外出筹款。他说:“若能赢得桃李满门,为我华夏争光,虽死亦无憾矣!”由于他的多方奔走,广益在国难当头的年月,仍弦诵不辍。

1940-1942年,黄士衡兼任衡阳私立船山中学校长。在处理校务之暇,他结合多年来自身的经历和学养,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钻研王夫之的学说和著述,撰写了大量读书札记和心得体会,遗憾的是,他这些耗费很大心血留下的宝贵史料,都在当时兵荒马乱年代未能留存。 

1946年,黄士衡从老家郴县迁回长沙,仍回湖大任教,同年当选为湖南省参议员和国大代表。

1949年,黄士衡毅然参加程潜、陈明仁领衔的湖南和平起义,在起义通电上签字,昭示了湖南教育界广大师生迎接解放的意愿。

新中国成立后,黄士衡继续在湖南大学任教授,1950年改任研究员。

1953年,高等学校调整时,任湖南师范学院研究员。是年起,先后当选湖南省一、二、三、五届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特邀代表,第一届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常委,民革湖南省委会委员、常委、临时小组副组长。

1959年,黄士衡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协助谢华馆长进行馆务建设,组织馆员抢救图书古籍,收集撰写辛亥革命时期及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黄士衡真诚信赖共产党的领导,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年过花甲,但仍勤奋工作,多次率团到基层视察,常以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启发、教育民革党员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对发展巩固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士衡治学严谨,慎于写作,著有《世界史大纲》《中国移民美国史》《汉语难词解释》《汉英词语典》等等。其高尚的品德、乐观的精神、开阔的襟怀,堪为后人典范。

黄士衡在旧社会做过高官,在新社会待遇优厚,但他始终坚持以粗茶、淡饭、布衣过生活,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情况更为关注。

1973年初,黄士衡得悉株洲县部分地区遭受灾害,随即汇款3000元救灾。

1978年6月12日,黄士衡逝世,终年89岁。(张贵付)


编辑:朱建华

关键词:黄士 士衡 ,黄 湖南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