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政协历史

迎着春天的脚步——写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之前

2022年02月24日 14:33  |  作者:常荣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binary_middle (1)

本文作者常荣军(中)与好友刘家强(右)、潘复生在报春图前合影留念

从人民大会堂东门走进中央大厅,迎面而来的是当代国画大师王成喜先生创作的巨幅国画《报春图》。这幅画创作于1988年,长8.5米、高3.2米,用红梅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生机勃勃的新气象,讴歌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因其美好的寓意、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位置,各界人士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活动时,纷纷以其为背景合影留念,或作为见面交谈的约定地点。

光阴荏苒,从1982年作为工作人员为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服务算起,到2008年十一届一次会议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再到2013年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后以双重身份服务(参加)全国政协大会,曾经多少次在《报春图》前驻足或合影,我已记不清了。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也在不经意间带给我们某种提示。展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时,我将再次走近《报春图》,不免感慨系之。蓦然回首,我与全国政协结缘已四十个春秋。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事业迎着春天的脚步,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可谓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从“一个是”到“七个是”: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作用实现新完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的行为准则,是各级政协设立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政协章程中关于人民政协性质和地位、作用表述的变化,镌刻着人民政协与时代同行的脚步。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全国政协召开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1978年2月至3月,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在被按下暂停键12年后召开,对1954年的章程进行了修改。

从《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及1978年对章程的修改,在序言、总则、总纲中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作用,基本上就是一句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邓小平同志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后,主持了对人民政协章程的第二次修改。1982年12月,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章程修正案,其中明确,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之后,1994年3月、2000年3月、2004年3月,又进行了第三、四、五次修改。第三次修改增加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第五次修改又有所发展,形成了“三个是”,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三个是”,是对人民政协性质和地位、作用的一个阶段性认识的表述。

2018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对人民政协章程作出了十分重要的第六次修改。这次修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总纲中对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新的归纳、表述、发展和完善。这就是,从第五次修改时的“三个是”,充实发展为“七个是”,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七个是”的完整表述,是人民政协理论、政策和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重大发展和新指南,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从“一个是”到“三个是”,再到“七个是”,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刻地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脚步,也深刻地反映了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脚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事业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步也推动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民政协性质和地位、作用的发展完善启示我们:人民政协处于凝心聚力第一线、决策咨询第一线、协商民主第一线、国家治理第一线,是党和国家一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人民政协的性质不可移易,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职能不可弱化。

从“双周座谈会”到“双周协商座谈会”:

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得到新彰显

从双周座谈会到双周协商座谈会,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变化,折射的却是人民政协履职形式和内容的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彰显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谛与精髓。

双周座谈会,肇始于1950年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的、以学习与沟通为主题的学习座谈活动。当时的《双周座谈会暂行组织办法》明确:双周座谈会“为交换有关思想、政策、时事及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而设立”。双周座谈会由参加政协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代表及全国政协常委为主参加。从1950年3月至1966年7月,共举行了114次。

双周协商座谈会,起源而不局限于双周座谈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重要发展与创新。2013年9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印发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明确:“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全国政协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的会议形式,是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协商平台”。2017年5月,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五十九次主席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双周协商座谈会是政协全国委员会继承‘双周座谈会’历史传统,创新发展形成的以界别为基础、以专题为内容、以对口为纽带、以座谈为方法,约两周召开一次为期半天的会议形式;是委员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座谈交流的协商平台,是委员建言献策、增进共识的履职途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从形式上看,每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均由全国政协主席主持,参加协商的委员中约70%为非中共党员委员。根据议题需要,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邀请与议题相关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负责人到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互动交流。从内容上来说,每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分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突出问题展开,会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除了实地调研,还可以根据情况开展协同调研、委托调研、书面调研、网络调研等。可以说,与会者都是有备而来,发言时力求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从实际效果看,有效解决了政协委员履职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不足、发挥作用的平台较少、建言献策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不够等问题,切切实实地推进了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全国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新格局。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生动体现,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蓬勃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是人民政协进一步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的重要体现。

2013年10月22日,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了以“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研究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为议题的首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从那时起到2021年底,全国政协共举行双周协商座谈会13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党和政府关注、社会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协商议政,有效推动了很多问题的解决,日益成为全国政协履职的一个重要平台、亮丽名片和展示窗口。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十五次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协商工作规则》,对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和专家协商会等做出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同时建立全国政协应用型智库和参政议政人才库。在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积极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和专家协商会等新的机制化协商平台,协商形式进一步丰富,协商效能进一步提高,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协商形式的丰富和拓展启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

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对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本是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的题中应有之义。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等量齐观,明确提出要双向发力,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人民政协要通过有效工作,努力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新时代,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前所未有,强调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重要任务,既是人民政协理论、政策、实践的新发展,也是时代的新呼唤、形势的新要求。

在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中,民主,要靠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来实现;团结,要靠加强思想政治的引领,巩固和扩大团结合作的基础,靠在履行职能中加强沟通、交流和谈心、交心来实现,从而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

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是对人民政协职能、任务、工作重点的完整、全面、深刻的表述和阐释,是对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的规律性认识和深刻总结。双向发力,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行稳致远。

在建言资政中凝聚共识,共识就有更加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更加坚实牢固的思想基础。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建言资政,意见建议就更能急党和政府之所急,更能急社会及人民群众之所急。“双向发力”的提出和制度、规范、机制的建立健全,把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融会贯通,互为因果,互为目的,互相交换,互相促进,成效斐然。

在落实凝聚共识的各项工作中,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主张,是凝聚共识的一种体现;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得到党政部门的采纳,也是凝聚共识的一种体现。政协委员通过协商议政,在一些问题上缩小认识差异和分歧,增强一致性,是凝聚共识的一种体现;政协委员除代表和反映所在界别群众的合理利益、合法要求外,履行好协助党和政府做好所在界别群众的工作,广泛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政策,释疑解惑,传播共识,也是凝聚共识的一种体现。不代表所联系的界别群众发声,是一种“缺位”,不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界别群众工作,是一种“失职”。同时,作为中共党员委员,要明确:是党组织安排到政协做统战工作的,有责任和义务同非中共委员搞好合作共事,落实政治引领的任务。

在凝聚共识的过程中,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做到增进一致而不强求一律、尊重差异而不扩大分歧、包容多样而不弱化主导,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努力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要广交、深交朋友,交诤友、挚友,不断扩大团结奋斗的同心圆。双向发力的实践启示我们: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团结是方向、是目的,只有有机的团结、巩固的团结、真正的团结,才能发扬好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目的、也是手段,只有能够促进团结的民主才是符合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好民主。人民政协要发挥组织体系健全、同各族各界人士联系紧密的制度性优势,积极促进各方面关系和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广泛凝心聚力。

学习讲座与书香政协建设:

全面提高人民政协履职能力迈出新步伐

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闭幕会上举办学习讲座,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面向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会议列席人员,阐释重要会议精神,宣介有关重大决策,介绍国际国内形势、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及有关知识,是全国政协在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个新传统。从2003年10月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至2021年底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政协常委会会议都照例举办学习讲座,共举办了56次。

书香政协建设,是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发轫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以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及挑战为主题的“防控疫情读书会”,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启动了委员读书仪式,并设立“网上全国政协书院”,提质增效和持续发展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汪洋主席率先垂范,与广大委员一起读书交流,2022年1月,又为全国政协书院成立揭牌。而今,80多个读书主题,90多个读书群,90%以上的委员参与,读书成果转化为提案、政协信息、报告等履职成果200余份,蔚为大观。

政协委员是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人群,学习是政协的职能任务之一。政协委员由有关方面郑重协商产生,由各方面代表性人士组成,多是学有所成、作出贡献的人士。但业内的专家学者未必就是天然的履行委员职责的合格者,特别是在赋予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后,对政协委员履职的能力水平要求更高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提出了18个字的重要要求,即:“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18个字的核心要求是素质,而达到这个素质要求的基础是学习。政协委员不仅要能说、敢说、会说,而且要说得好、说得准、说得对。在语言风格上,观点鲜明而不尖酸刻薄,分析深刻而不偏激极端,问题抓得准而不失之片面,措施针对性强而不失之琐碎,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而足以知大体。在具体要求上,有科学态度、理性精神、道义担当和家国情怀,有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自觉,有传递民意民声、汇聚真知灼见,立意为公、执言为民的胸襟。在立场角度上,设身处地、与人为善,平等协商、坦诚相待,角度得当、位置超脱。在时机把握上,合情合理合势,建言建在需要时,监督监在关键处,议政议在点子上。在目的追求上,不强加于人,不求“言出法随”,但求说得正确,努力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因此,书香政协建设,不断加强和建设书香政协,不仅是落实“七个是”所需,也是人民政协加强自身建设所需。

书香政协建设,有利于政协的自身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在人民政协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品格和自信在人民政协的具体实践。建设书香政协,有利于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增强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有利于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开展学习讲座和建设书香政协的实践启示我们:人民政协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开展工作不靠强制约束力,而靠政治影响力,各种履职活动都以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的形式进行,不求说了算,但求说得对、提得准。要做到“说得对、提得准”,就要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上下功夫。举办学习讲座,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引领、知情明政和传播共识、凝聚共识;建设书香政协,不仅仅是读书学习,其中包括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思想和行动上的共识,等等。“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从长远看,举办学习讲座、建设书香政协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联系,对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除了上述4个方面,还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深入总结和继承发扬。

又是一年芳草绿。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政协委员迎着《报春图》所描绘的景象,再一次意气风发地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时,人民政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更加明媚的春天。

(作者为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人民政协 协商 全国政协 共识 政协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