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资讯

台湾青年一代流行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对话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唐桦

2022年02月26日 09:1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2月26日电 据台媒报道,为防台湾民众新春假期“剧荒”,岛内媒体煞费苦心,为民众开出了由岛内媒体制作的追剧清单,台湾几家电视台也在春节期间推出了专题节目,但是收视率都不甚理想,倒是《甄嬛传》《山海情》《人世间》等大陆制作的几部新老影视剧,成为岛内民众春节假期的稳稳宠儿,几部剧目在岛内网络视频播映平台上,每天都获得了数万的点播量。两岸关系虽遇冷,但陆剧在岛内依然热播,不仅给台湾观众带来追剧享受,也成为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本期特邀长期关注台湾社会文化研究的学者,解读岛内新春呈现的新文化趋向,建言两岸关系冰点期如何开辟有效的文化交流之窗。

——编者

核心观点:

大陆影视剧持续受台湾民众热追,足以说明大陆流行文化已全方位进入台湾地区,对台湾地区的影响已势不可挡,尤其是对于台湾青年一代的影响深远,使得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显得越来越滑稽和荒诞。

台湾民众自发自然地喜欢大陆影视剧,正是两岸同宗同族、文化同根同源带来的天然亲近感,这不是人为政治因素可以规定和改变的。

反映当下大陆时代面貌,重视日常叙事、展现时代变迁、反映真实大陆、以情感人的大陆影视剧,对于重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重建两岸青年的集体记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后疫情时代,直播和短视频在两岸都处于快速成长期,台湾青少年有更多窗口和渠道获得与大陆同代人共同的感性文化经验。

■大陆宫廷古装剧在民进党出台各项措施阻挠情况下受台湾各年龄层欢迎,这也更说明如果尊重岛内民众选择的话,陆剧爆款在岛内会有更多,观看人数会更多,热度会更强。

记者:就岛内新春假期出现的,大陆影视剧深受岛内民众热追,您如何看这一文化现象?

唐桦: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两岸流行文化的版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早期台湾影视作品及流行音乐深深影响了大陆,现在大陆民众对于台湾的好感很多都来源于成长时期接触过的台湾影视作品。随着台湾影视剧市场的持续衰落,大陆近十年影视剧市场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态势,因为有宏阔的叙事视角、逼真的场景场面、恢宏的叙事结构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涌现出一大批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精品。《甄嬛传》上映超十年还有如此不俗的表现,足以说明大陆流行文化全方位进入台湾,对台湾的影响已经势不可挡,尤其对于青年一代影响深远,使得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显得越来越滑稽和荒诞。

大陆宫廷古装剧凭借着历史文化宝藏积蕴,在相当程度上拔高了大陆电视剧制作的艺术水准。加之台湾民众对于大陆古装剧所叙述的历史故事颇为熟知,兼具通俗性与易看性,由此扩大了受众领域,满足了岛内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好。这还是在民进党出台各项措施阻挠情况下,这也更说明,如果尊重岛内民众选择的话,陆剧爆款在岛内会有更多,观看人数会更多,热度会更强。

记者:这是否也说明,近年来台湾地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供给不足?此前岛内媒体也有报道,蔡英文当局私底下对陆剧也是欲罢不能,曾自曝自己也追过深受岛内民众喜爱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等陆剧。

唐桦:岛内电视剧以偶像剧为代表,从2000年风靡,历经十年发展到巅峰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几年台剧有所转型,加上美国奈飞公司(一家会员订阅制的国际流媒体播放平台——编者加)的合作,从“浪漫爱情”转向“社会现实”,比如《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俗女养成记》《华灯初上》等都蛮优质的。但从台剧的数量和题材上来说,还是严重供给不足,尤其是宫廷剧,是他们的短板。

此外,宫廷剧所需要的大制作、高成本,也是台湾影视剧制作方望其项背的,台湾也没有古装戏的外景地。

同时,从题材来说,台湾偶像剧早已丧失其独特性,倒是大陆剧现在向多类型全面发展。据我了解,《延禧攻略》《如懿传》《甄嬛传》等大陆宫廷古装剧在台湾岛内,不管是政治人物、演艺明星还是普通民众,都在热追。政治人物可能是偷偷追,演艺明星则是在节目上疯狂讨论这些剧的内容,媒体也跟进报道。

大陆宫廷剧能提供给观众的故事,一定比单纯的偶像剧要丰富立体得多,无论是从日常感情、官场、职场以及人性层面,都有了更多维的探讨。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大陆近两年创作的《觉醒年代》《山海情》《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人世间》等时代剧,也深受台胞尤其是台湾青年的欢迎。

■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大陆影视剧在岛内的持续传播和讨论,可以起到某种程度的对于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国族认同层面的破冰作用。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陆剧深受台湾青年欢迎,这也正是台湾当局担心的。台“立法院长”苏贞昌曾对陆剧在岛内热播发表过一段言论,称“要用‘统战’的心来防范陆剧入岛,一定不能让大陆达到‘吞并台湾’的目的”。在您看来,陆剧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吗?为何在当前两岸关系冰点期,台湾民间追陆剧的热情,并没有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唐桦:民间交流是自然自发形成的生态,政治力量操纵影视剧只是为了执政党的选举利益而不是从民众需求和利益出发。但这只能实现技术层面的某种区隔,让岛内民众在看大陆影视剧的渠道上变得困难。你限制了这个渠道,还会有其他的渠道应运而生。对于一部影视剧,民众是否真心喜欢,看了之后,自会有自己的判断。台湾民众自发自然地喜欢看大陆影视剧,也正是两岸同宗同族、文化同根同源带来的天然亲近感,这不是人为政治因素可以规定和改变的。就像美剧英剧很多也很好看,但生活细节和叙事角度跟中国文化还是有差异的,你可能会欣赏,但那并不是你熟悉的日常和文化逻辑,很难引起共鸣。大陆古装剧将中华文化经由历史记忆与集体想象具象化,便于在华语市场流通,使两岸进一步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引起两岸观众心理感知上的共鸣。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大陆影视剧在岛内的持续传播和讨论,可以起到某种程度的对于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国族认同层面的破冰作用。

■高质量的影视剧为台湾青年了解真实的两岸关系史以及大陆的真实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也成为两岸社会从了解到融合的黏合剂。

记者:自民进党当政以来,蓄意搞“去中国化”,通过更改历史课本,强制岛内中小学生学习“本土语言”,建构一套“文化失忆”工程等,希望台湾青少年一代“根失忆”,但像您刚才谈到的,台湾青年一代始终对大陆历史正剧抱有兴趣,是否可以让我们欣慰,或者说值得相关方面关注,只要有高质量的大陆影视剧供给,台湾青年一代自会了解到真实的两岸关系史以及大陆的真实发展状况?

唐桦:随着大陆软实力和社交媒体在今天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流行文化可以被视为当下突破两岸民众隔阂的重要媒介,高质量的影视剧也确实是为台湾青年了解真实的两岸关系史以及大陆的真实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成为两岸社会从了解到融合的黏合剂。

《山海情》和《觉醒年代》是近期台湾青年讨论度最高的两部大陆剧,很多台湾青年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安利”。这两部大陆剧受台湾年轻人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是真正的“青春片”,探讨的是中国人的历史青春和豪情。台湾的青春片曾经红极一时,但都是偶像剧、小清新模式,偏重个人主义的激情。《觉醒年代》探讨的是青春中国,这里面有时代、有家国,也有个人、家庭,兼具历史感和真实感。

《山海情》像一部乡土中国的史诗,相对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90年代大陆农村建设,不像以前很多剧都在刻意地美化现实,这部剧用真实质朴的故事、饱满挺拔的人物,对大陆消除贫困的历史作出了创造性的讲述,对于基层与国家的角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地区间的不平衡结构,都作出了有效的回应。而且《山海情》的播出时间点,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将近一年后,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受到了全方位的考验。大陆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治理能力和制度优势,对于新时代的台湾青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也是台湾青年在这个时间点上对于这部剧接受的重要原因。

当下这个时代,重视日常叙事、展现时代变迁、反映真实大陆、以情感人的大陆影视剧,对于重塑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和重建两岸青年的集体记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大陆自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流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跨媒介、融媒介的方式,更主动地在两岸构建起更多的共同文化经验。

记者:一方面台湾民众需要有了解大陆的窗口和平台,另一方面岛内当局在越来越收紧两岸民间交流的窗口,2020年以来台湾当局相继关闭了爱奇艺、腾讯等陆资互联网影音公司在台的运营许可,对于未来如何开辟两岸文化层面的有效交流之窗,您有哪些建议?

唐桦:从岛内最新的民意调查数据来看,过去民进党当局借渲染“反中”气氛、制造两岸敌意绑架岛内民意的做法,已经被很多人识破,反过来遭到民意唾弃,岛内年轻人开始不再轻易地接受民进党当局操纵的舆论的蛊惑。对于如何在现阶段岛内当局设立各种障碍的环境下,开辟有效的两岸文化交流窗口和渠道,我建议:

首先,继续产出高质量的、类型更多元的大陆影视剧。文化不但包含物质层面的文化如建筑、美食等,也包括更加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如价值观等。历史古装剧、家庭伦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文化产品中都包含大量的文化元素,可以让台湾民众对大陆经济建设成就、人民文化生活、各地风土人情有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好作品,即使我们不主动传播入岛,他们也会想尽办法看到。尽管爱奇艺被民进党当局“全面封禁”,但岛内年轻人依然可以通过诸如香港的服务器来观看和订阅,因而被年轻人嘲讽为“自嗨式封杀法”。

再者,合理利用岛内社交网络平台。近年大陆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平台上注册账号,用于发布新闻、澄清事实、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福建广电集团旗下的新媒体中心借助Facebook账号“今日海峡”,对“福建向金门供水”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融合新闻报道,采用符合台湾民众接收习惯的脸书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最大程度地向岛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获得了两岸民众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形成了共同的媒介记忆。

此外,建议打造“短视频”为重点的传播渠道,打开沟通之“窗”。后疫情时代,直播和短视频在两岸都处于快速成长期。在短视频领域,两岸年轻人在便捷的操作和快速的传播方式下,共同的影视桥段、神曲和热点现象等,都被海量地评论与分享,也极大地拉近了两岸年轻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现在常常可以刷到“甄嬛”主题小视频,信息含量和观念表达早就都突破了电视剧框架,这也是《甄嬛传》话题热度能够拖十年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岛内民众能够触达到的社交媒体平台,用“短视频”结合一些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议题在海内外投放,以有趣的主流价值观去引导青年,最大限度地发挥凝聚青少年群体的文化公约数效能。

随着大陆自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流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跨媒介、融媒介的方式更主动地在两岸构建起更多的共同文化经验。趁着短视频目前在两岸的流行风潮,两岸青年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举办“两岸青年短视频大赛”“两岸网红交流会”“粉丝见面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作出更多契合两岸民众心灵相通的短视频作品,不断创新和丰富短视频内容和形式,真正为两岸人民打开一扇沟通之“窗”。

最后,建议加大力度鼓励国内数字文化平台企业主动向台湾地区传播精品内容,构建跨圈层、跨地域、跨文化的同代人共同感性文化经验。加大力度扶持国内相关企业,发展自己的数字文化平台。既做到对进口网络游戏等数字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也通过引进更多国外的优秀IP,深度整合我国文化产业链条的各项生产要素,激发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各类新兴文娱门类,推出更多优秀的数字文化产品,同时在版权领域进一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让两岸同胞、海外华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能同步享受到产品,构建跨圈层、跨地域、跨文化的同代人共同感性文化经验。在大陆文化产品传播过程中,以社会效益为先,经济效益靠后,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数字文化平台企业主动向台湾地区传播精品内容。 

编辑:李京

关键词:大陆 台湾 文化 岛内 两岸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