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春天的脚步

2022年03月03日 09:08 | 作者:特邀委员记者 常荣军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四时的变化,可以从自然界些微的具体表象中感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的是渐进的,在不知不觉中演进着,有的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的则是骤然而至。不论人类社会的哪种变化,最终往往是社会阶层、群体层面的集体性感知。而且,这个感知不论参与者、旁观者,都可以感同身受。

列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出席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都住在北京会议中心,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进行会议各项议程。

一段时间以来,坚持每天快步走一小时或进行其他锻炼。入住北京会议中心后,利用或早或晚的时间,坚持每天一小时的走路。2月28日第一天快走结束时,在离入住的九号楼不远处,站在道边,眼前一棵树、一块枯黄的草坪,透过湖边的一排树,可以看到影影绰绰的楼影,随即用手机拍了一张,行走中又随手拍了一张院内的其他景象。回到房间,将两张图拼在一起,并注明“2月28日北京会议中心——手机拍”。随后一想,如每天在同一地点拍一张,为不至于太呆板,配一张院内的相关图片,从中仔细体味常委会、全体会议前后共十一天,北京会议中心阳春三月的细微变化,可能会有点意思。想到即办,并坚持下来,连拍十一天,形成了一组别样趣味并能令人遐想的图片。

在北京,四季的变化虽然分明,但感觉却有不同。冬天的到来,似乎可以在一夜之间不请自到。春天的到来,给人一种脚步悄然而至,一点一滴浸润到心里的感觉。夏天的到来,则是那样的生猛,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它应有的热情。而秋天装点出来的故都的美,让你不忍眨眼,只担心一眨眼秋天就过去了。

悄然而来的春天的脚步,一点一滴的浸润开去,在十一天的同一地点,手机拍的图片中,感受更深刻,演变更细腻。

观察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生发开去,自然引发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感慨。

参加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五次常委会的常委们、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委员们,会上会下谈论的题目较多。而其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放眼世界,我们一枝独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几千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温饱问题彻底解决;波谲云诡面前一下展现出来的我国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举国体制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将带领全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等,则是热议的话题。

事非经过不知难。跨越时艰,不断走向胜利,殊为不易。

苏联共产党在20多万党员时取得了政权,200多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2000多万党员时则丢失了政权,国家分裂,一个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而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建党时党员50余人;新中国成立时,党员448万多人;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3800多万党员;进入新阶段后近9000万党员。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接续奋斗,“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才走到了今天,并将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直面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殚精竭虑,焚膏继晷,以针挑土的毅力,以大国工匠的态度,以义无反顾的决心,闯激流过险滩,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积铢累寸,艰苦卓绝,如斯而已。

回望全国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躬逢其间的每一位委员都能感受到,人民政协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等方面,上下同心,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工作,“书香政协”建设,浸浸漫漫,终成大端;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承前启后,渐趋完善;建言献策、民主监督,成果斐然,发挥了独特作用;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建言资政的质效进一步提高。一年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积跬步以致千里。

春天的聚会是为了秋天的收获。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为了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有些发展变化需要霹雳手段,毕其功于一役,立竿见影,立见成效。有些发展变化需要像做功夫菜一样,细火慢炖,功到自然成。有些发展变化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顺其自然。但无论如何,这些发展变化都同心同向,相向而行,都演绎出更为美好的“春天的故事”,继续“走在春天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历史长河,大千世界,一天、十天很短暂,有时可以忽略不计,但历史就是由这么些一天、十天累积而成的。一件、两件具体事情,在最终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中,有时可能微不足道,但为山九仞,不拒抔土,海纳百川,乃成其大。我们国家、社会,就是在这样一点一点地发展变化中,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更为美好的明天。(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常荣军)

编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