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守望华夏 使命担当>人物故事

董配永:让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循环经济纪行

2022年03月03日 20:50 | 来源:凤凰网
分享到: 

人物介绍:董配永,1963年9月生,华夏董氏兄弟商贸集团董事长、澳洲董氏集团执行董事;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黑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累计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助资金、物资18.9亿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中国十大慈善企业”、“中国十大慈善家”、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致公党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得者;先后四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近年来,中国的垃圾问题已越来越严峻。每年近10%的垃圾增长量,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围城”困扰,较为粗放的处置手段,进展缓慢的垃圾分类,不仅离“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相距甚远,也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阻碍。

让垃圾变得不凡

“垃圾原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某些人眼中的垃圾,在另一些人眼里其实就是宝贵的资源,甚至能成为美妙的艺术品。”华夏董氏兄弟集团董事长董配永如是说。

2017年8月24日和9月20日,董配永分别为家乡河北滦县横渠实验中学、九百户镇大井峪小学捐赠了800张上下两层床铺和100多套学生课桌椅。同时捐赠的还有自行车。与许多捐赠不同,这些看上去有些陈旧却结实的床铺和桌椅、自行车却来自一个个垃圾场。经过集团马矿公司的精心加工修理、刷漆后,曾经的“废物”却焕然一新,也帮助学校解决了大难题。

“垃圾本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董配永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我们希望以此活动做出一个表率,通过垃圾资源化处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化腐朽为神奇。”

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进军。这是董配永和他的华夏董氏兄弟集团企业转型的战略决策,让循环经济真正循环起来形成闭环。

自2014年开始,董配永就要求集团所属各公司必须成立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从此,搞好废旧物资回收,实现垃圾变资源化利用便成了整个集团的制度化、常态化工作。

董配永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限制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建议”,旨在让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各种危害,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自觉成为“绿色消费者”。

循环经济从开采“城市矿产”开始

董配永经过多次调研得知,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也是每天产生垃圾最多的国家。按照人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5公斤来计算,全国每天生产多达20亿公斤以上的垃圾量。还有无法细数的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垃圾里面有许许多多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10%。天无弃物,特别是在资源短缺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化对“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认识,真正把“垃圾”最大限度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2017年3月,董配永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垃圾回收和分类处理的建议。我国城乡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以及废旧物资,由于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堆积如山,每年垃圾占用土地200万亩以上,污染流域大约2000万亩。同时,他还建议调整目前政策资金投向,把用于填埋、焚烧上的政策和资金,调整一部分投放到资源化处理利用项目上,“这样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董配永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抓好垃圾、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分类处理,再生利用,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董配永和他的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对垃圾资源化利用,做了富有成效的尝试。

为了从源头搞好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处理,从2015年开始,华夏董氏兄弟集团所属企业都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最近又投资数亿元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的5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了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合作;并在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集团在唐山依托马家沟矿建立起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已有各类加工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2300多人。

2018年9月20日,集团绥棱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的员工姜淑芬对记者说:“一开始觉得这个活又脏又累,觉得自卑,不想干;后来渐渐发现,废品真的是一座非常丰富的资源宝库。”

据集团驻绥办主任孙强介绍,集团董事长无偿投入人员工资、设备、场地等支持他们成立回收公司,发展循环经济。他们不仅从废品中挑出了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资,还通过源头分类、拆卸组装、粉碎加工等方式拉长产业链,实现了垃圾废旧物资的再次升值和循环利用。而且董事长还在每年赔1000多万元的情况下,给入股员工分红。

开发转化利用好生产生活垃圾对于破解资源约束、化解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华夏董氏兄弟集团以唐山马家沟矿和滦通公司为依托成立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创办二手商品修复利用交易中心、机电设备、车辆设备拆解组装、橡胶、塑料、陶瓷、玻璃、金属、化工、有机餐饮食品、垃圾资源化利用等产业50多个项目,力争实现废旧闲置资源有效利用和垃圾的零排放、零污染。

再生资源的利用,已是华夏董氏兄弟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

2018年11月12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看到了车水马龙、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垃圾分拣,建筑垃圾粉碎、制砖,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刘万钧介绍说,该项目是参与北京疏解整治,开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战场。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建设,2018年元旦正式投产。现已发展壮大为十八里店乡横街子村南、北基地,西直河村东、西基地,三间房乡基地等五大基地、十二大区域,现有员工570人,共有22套粉碎加工、机制免烧砖、混凝土搅拌设备,年处理建筑垃圾2100万吨,日产各种免烧砖16万块。还有3个废旧物资回收分拣中心在运行,目前已回收处理各类垃圾废旧物资15万多吨,正在形成“源头分拣、归类运输、园区处置、资源转化、循环利用”的闭环式产业链条。为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助一臂之力。

把发展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当记者问及如何搞好垃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这个问题时,董配永认为,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资源环境、国计民生和民族命运的大事,理应上升为国家长远发展战略。

首先要强化思想认识,把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排世界倒数第六位,将来最大的危机很可能就是资源危机。我们一定要有资源危机意识,及早地抓好原生资源保护和再生资源开发,把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政府主导行为,上升为国家宏观战略。

第二,国家应制定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纲要,对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垃圾资源化利用属于公益性事业,尤其像现在为配合北京市拆违而诞生的建筑废弃物专业化处理企业,既有公益的性质,又是在帮助政府排忧解难,属于特殊阶段的产物,应该给予必要的保护。

第三,调整政策资金走向,鼓励支持垃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要在土地、信贷、税收、设备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激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积极性。要把每年花在垃圾填埋、焚烧上的数千亿资金进行调整,直接补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产生的综合效益会更多更好。

第四,严格控制原生资源开发,限制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我们要通过开发利用好再生资源来弥补原生资源的不足,同时严格控制原生资源开发,决不能一边放弃非用即废的可再生利用资源,一边开发挥霍天生不足的原生资源,继续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错误。尤其要制定落实好限制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政策法规,从而减少垃圾的产生。

第五,要在全社会开展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的教育,倡导实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杜绝人为制造垃圾的现象。我们要向全社会大声疾呼:为了保护资源环境,为了民族薪火相传,我们不能再浪费了,也浪费不起了!

编辑:李京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