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守望华夏 使命担当>聚 焦

董配永:保护黑土地 生产有机粮 健康中国人

2022年03月03日 20:45 | 作者:刘万钧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27日电 董氏天华农场位于黑龙江省绥棱县境内,地处东经127°、北纬47°小兴安岭西南麓寒地富硒黑钙土地带。这里水草资源丰沛,昼夜温差大,没有任何工业及人类活动污染,是生产生态有机食品的最佳环境。农场2万亩耕地全部实行有机种植,目前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家庭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近期,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董配永讲述了十几年来,他们为保护黑土地、生产有机粮、健康中国人,矢志不渝地坚持着、努力着、奉献着的不凡故事。

可贵的坚守:“四个零” 底线不突破

有机种植离不开良好的土壤环境、生态环境,更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持之以恒地坚守。为此,相继投入资金13.6亿元,为提升天华农场有机种植基地档次和品味打下坚实基础。

化肥农药“零使用”,有机种植高标准。鉴于化肥、农药对河流、土地、农作物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在华夏董氏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的倡导下,天华农场从2005年开始实行有机种植,耕地全部施用农家肥,旱田每亩达到50立方米, 水田达到100立方米。全部实行人工锄草,部分地块还做到了牛马耕种、人工收割。为此,农场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有专人全程跟踪监管、指导服务。做到不使一粒化肥、一滴农药、一瓶除草剂,确保了种植高标准、产品高纯度。

白色垃圾“零污染”,专项治理见实效。为了解决白色垃圾对土地、水源及空气的污染,华夏董氏实业集团于2005年在天华农场全域范围内展开了“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美好家园”环保活动,打响了铲除白色垃圾歼灭战。组织专业队伍坚持常年清理回收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河边沟沿的白色垃圾,消除了从前“塑料膜遍地刮、塑料袋空中飞、农药瓶水上漂”的现象。董配永身先士卒,多次带领爱人、孩子与员工一起捡拾白色垃圾,田间路边、壕沟草塘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2012年4月,该活动被评为全国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奖。

庄稼是枝花,全靠粪当家。董配永与种地户查看有机大豆长势。 (摄影 刘万钧)

草原湿地“零开垦”,不讲代价保生态。前几年,随着水稻价格上涨,人们对低洼易涝地旱田改水田很感兴趣,农场的几大片草原、湿地成了一些人眼中的“摇钱树”,有人要高价承包改成水田种稻子、推养鱼池搞垂钓。农场的领导也向华夏董氏实业集团建议开垦,然后高价对外发包挣一笔大钱。董配永不为巨大的利益所诱惑,明确要求一亩也不能动。他说,保护好草原湿地不但是发展养殖业的需要,更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零捕杀”,巡查管制常态化。天华农场三面环山,又有草原湿地,本该是野生动物的乐园。但过去由于缺乏整治,围猎捕杀野生动物行为经常发生,野生动物逐年减少,有的物种甚至绝迹。自实行有机种植以来,农场自觉担负起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有多人成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或监管员,常年巡回检查,发现捕猎者及时制止,杜绝了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华夏董氏实业集团是具有十大产业的综合性跨国集团,董配永选择生态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作为国内企业的两大支柱,体现了他一贯的资源忧患意识、节能环保理念、公益慈善情怀和产业报国理想。为了回馈祖国和人民,董配永把资金大部分投入到了生态机农业和循环经济发展上,不忘初心,不遗余力地坚守和奉献着。

21世纪,还在使用牛马趟地是董氏天华农场靓丽的风景线。(摄影 刘佳)

可观的成效:一业兴 多业旺

实践证明,有机种植可起到一业带多业的龙头作用,使天华农场发展建设成为具有综合效能的农业生产示范典型。

土壤肥力增强,有机质含量提高,成为高纯度有机食品产出基地。农场耕地累计施用农家肥约18750万立方米,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原来增加2.8%,重新变得肥沃起来。每年生产5800多吨高纯度有机粮食、蔬菜和肉食产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场长孟德林说:使用化肥、农药种地,小苗从出土到成长期,至少受两遍药害,影响作物生长。施用农家肥土壤肥沃,庄稼一个劲地长,对产量影响不大,改变了四五十年来“没有化肥种不了地,化肥少了打不出粮”的局面。

有机种植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创收门路,成了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天华农场的生态有机种植是需要大量农家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起了一大批种植户、养殖户、粪肥运输户和劳务输出户等,被人们称为“黄金产业”。农场把土地无偿提供给承包户,只收取保证金,并高价回收有机产品。承包户每亩地纯收入多达1500元左右,是普通种植的三四倍之多。不少种地大户秋天卖完粮,用麻袋扛钱去银行存储;一到农忙季节,每天到农场铲地除草的农民工最多时达3000多人,人均日工资150元左右。潘殿文是绥棱县四海店镇的农民,家里人多地少,又供三个孩子上学,每年他们夫妻都到农场务工,从春种到秋收,务工时间三个月左右,纯收入2万元以上;现有120多辆大小机动车季节性为农场购买运送农家肥,每吨价格约50元,运输户都有不菲的收入。王辉是四海店镇宝山村农民,有一辆翻斗运输车,常年到养殖户和养殖场那里组织收购农家肥,然后卖给农场,去年秋冬季节纯收入4万多元。

拉动当地养殖业升温,农家肥成了你争我抢的“香饽饽”。原来一些养殖户、养殖场经常为畜禽粪便无处排放而苦恼,自家嫌脏,四邻有怨,影响了畜牧业发展。有机种植让农家肥重新回归黑土地,积肥攒粪也卖钱,畜禽粪便由大家厌恶的“弃婴”变成了你争他抢的“宠儿”,离农场较近的海伦、庆安等地的农家肥都被“淘”了过来。有机种植拉动了当地养殖业升温,一批养殖场、养殖户应运而生,附近的四海店镇大型养殖场发展到20多家,天华农场畜禽存栏最多时2.5万多头(只),形成了畜多肥多粮增产的农牧互补良性循环。

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精准扶贫基地。农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了扶贫协会,优先让周边乡村和企业的贫困户承包土地。采取“轮转换位,贫进富出”的方式,先后帮助140多家贫困农户脱贫,有的还一跃成了收入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富裕户。绥棱县四海店镇农民李海滨在建三江种地赔钱了,欠外债100多万元,几近绝望。2014年被扶贫协会吸纳到农场种地,当年就收入30万元,现在不但还清了外债,还有了大额存款。

农场及周边农田山水免受污染,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动物多样性已成趋势。有机种植不但使耕地土壤免受污染,而且周边流域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地里的田鼠、蚯蚓多了,麦田、豆地传出了久违的蝈蝈叫,稻田中飞来了大雁、灰鹤、野鸭子和鸳鸯;山上的兔子、刺猬、獾子等野生动物多了,水里的鱼和青蛙多了;大树上喜鹊多了,屋檐下的燕窝多了。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景象。

可行的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

董配永说,有机农业是具有综合效益的链条产业,可谓一业带多业,一业兴多业旺。它与耕地保护、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农民就业、大众健康等领域密切相关,是通往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路径。

有机农业是对黑土地的最好保护。在化肥农药主宰种植业的大背景下,如何对黑土地进行有效保护,我们在天华农场不难找到答案。董配永在身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基于天华农场的生产实践,提交的《关于担当历史责任,综合施策加强黑土地保护提案》,被评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他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让农肥当家作主才是对黑土地的最好保护》,对于促成“农业部、财政部在东北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具有积极推进作用。近年来,我们从有关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行动方案中,也看到了农家肥重回黑土地当家做主的希望之光。

乡村振兴战略呼唤必须强化畜牧中轴产业。天华农场有机农业的最大贡献就是拉动起了养殖业,它用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没有养殖业的农业,不是完整的农业;没有六畜兴旺的农村,不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农村。有过农村工作经验的华夏董氏实业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刘万钧深有感触地说:天华农场有机农业能够坚守十多年,唯一支撑就是养殖业。养殖业上可驱动加工业,下可反哺种植业,还可活跃流通业,是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轴产业。发展养殖业与带动农民返乡创业就业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特别是生产出的肉蛋奶等产品,也是对食品供给侧的丰富和补充。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董配永和农场员工一起晾晒小麦。(摄影 刘万钧)

有机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关”的忠诚卫士。天华农场生产的有机食品,不含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残毒,是人们预防为主,把住“病从口入关”,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健康食品和忠诚卫士。农场的大米、面粉、豆油、蔬菜、肉食等有机食品,已经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十多个省市销售,还被捐赠给大中小学生、解放军战士、武装部预备役官兵、企业全体职工和家乡父老,累计捐赠5000多吨。伊朗、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沙特等国驻华使馆人员都享用过农场的有机食品。

“病从口中入,健康食上来”。董配永把捐赠有机食品作为造福人们健康的大爱之心和慈善之举,随着捐赠数量增多和范围扩大,已有数百万人深得其惠。(刘万钧)

编辑:李京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