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守望华夏 使命担当>社会责任

侨商董配永:恩泽同胞 侨爱永不缺位

2022年03月07日 15:00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11月7日,澳大利亚侨胞董配永在河北省唐山市刘庄村和79岁老人李秀荣、83岁老人边志交谈。中新社发 张浩 摄  


11月7日,澳大利亚侨胞董配永在河北省唐山市小河湾村为老人发放敬老补助。中新社发 张浩 摄  

中新网唐山11月7日电 “如果我们的财富不能给家乡人民带来帮助,那不但有违父母的遗愿,也会成为我们最大的遗憾。”7日,澳大利亚侨胞董配永在此间举行的敬老金发放仪式上动情地说。

当天的仪式上,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卑家店镇刘庄村和滦县九百户镇小河湾村共有261名老人领取到了9月至12月的“敬老金”,总计36.88万元。从2011年9月起,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开始为两村年满60周岁以上村民按月发放敬老金。

董配永祖籍河北滦县,兄弟五人于1992年开始艰难创业,经过近20年卓绝的努力,现在华夏董氏兄弟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国际国内贸易、矿山开采、机械制造、高新技术投资、金融证券、生态农业开发、酒店和房地产开发的综合性跨国集团,资产总值达600多亿元人民币。近年来,他们大力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迄今累计捐赠金额已达5亿元人民币。

“经历过唐山地震,我最能体会在最困难时刻的人们,是多么迫切地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董配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24万人遇难。那一天,13岁的董配永失去了五位亲人——外祖父、外祖母、两位表妹和一位堂哥。

虽然当时地震后的惨状令人绝望,不过在困境中人们互助的情形也最让董配永终生难忘。地震发生不久,解放军的救援部队到了,兄弟省市群众组织的救援队也到了,食品送来了,水也送来了。“在那次地震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人的帮助是多么可贵。也就是当你挪开一块砖,递上一杯水时,都给正在受灾的人带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目前,董氏兄弟几人是祖籍唐山的澳大利亚华侨和新西兰华侨,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祖国和家乡的恩情。董配永表示,经常捐助公益事业固然与自己过去经历过灾难有关,更源于家族世传特别是父母熏陶。“父母都非常善良朴实,他们希望孩子们充满爱心,对困难的弱者赋予同情心。如果遇到别人遇到困难我无动于衷,那是对父母善良品行的亵渎。”

董配永这种植根灵魂、刻入骨髓的慈善基因,已经凝聚为一种能量,而且每逢国难民疾就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他立即召开集团公司董事会议,成立了赈灾救援领导小组,并决定首批拿出800万元现金和2000万元物资,派遣救援小分队火速送往灾区。赈灾期间,先后5次向灾区捐赠款物累计人民币4600多万元。

2010年4月24日,作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的董配永又在哈尔滨慷慨解囊,向玉树灾区捐赠现金1000万元。他在捐赠仪式上说:“玉树受灾的各族同胞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他们有难,我们理应伸出援助之手。”

同年春季,董配永还向西南五省旱区捐赠了价值218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谈及此次捐助的缘由,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孩,每星期学校发给一瓶半矿泉水,她渴的时候才抿一口,剩下的攒下来放假给父母带回去。我当时哽咽了,泪在眼里打转。”

助学兴教,善意深远;回馈桑梓,福报绵长。十多年来,董配永共为家乡在教育等公益事业上捐献了大量资金,在网上、报端有据可查的5213万多元。其中为矿工子女设立奖学金2800万元,助学助教1713万元,投入医疗、环保、交通事业500多万元。

董配永兄弟五人在集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觉回馈祖国,报效桑梓,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此次善举又把对家乡的热爱具体延伸到父亲、母亲出生地的两个村,以发放养老金、设立基金会的形式,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感恩之心,同时也替父母了却了仁者爱人的遗愿。

“恩泽同胞,永不缺位。”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表示,董配永先生和董氏集团,近年来在注重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在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誉,“他们的善行义举充分体现了海外侨商对祖籍国的关怀与支持,引领了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完)

编辑:李京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