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代表委员专家呼吁:打通慢阻肺进入国家公卫项目最后“一公里”

2022年03月07日 13:4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李木元)慢阻肺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我国慢阻肺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给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共同呼吁:应尽快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全社会对于慢阻肺的疾病认知,增强基层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督促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便携式肺功能仪,迅速普及肺功能检查,同时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惠及广大患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高危人群占比20.51%,患病率为13.7%,总患病人数近1亿。慢阻肺在我国单病种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三,是与糖尿病、高血压等量齐观的重大慢性疾病,特别是慢阻肺急性加重,会导致患者肺功能进一步下降,从而增加死亡风险,所需检查与治疗费用也水涨船高,对患者、社会及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卫生资源消耗。

与慢阻肺所表现出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极不相称的是,我国慢阻肺防治面临着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的现实挑战。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患者可能认为自己仅仅是感冒、咳嗽,或者是慢性咽炎,而慢阻肺疾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与此同时,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健康危险认知不足,更加缺乏早期干预的意识,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重度甚至极重度慢阻肺,这些都导致了目前慢阻肺防控现状不尽如人意。”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老百姓的健康管理紧密相关,大多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一般都在基层医疗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等。慢阻肺的首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同时基层也是慢阻肺管理的主战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执行主席迟春花表示:“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极大提升慢阻肺基层整体防治水平,这样患者就可能在家门口,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首诊、长期管理,同时在病情需要的时候和上级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疑难疾病指导以及出院以后的社区管理,从而大大推动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结果的改善。“

近年来,我国北京、宁夏、山东、江苏、河南、四川等地也已开展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点工作,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疾病管理知识讲座和肺功能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推进慢阻肺常规用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备等方式,使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普及率、慢阻肺筛查及基层转诊率大幅提高,提升了该地区慢阻肺分级诊疗和长期管理水平,对慢阻肺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防治水平的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与糖尿病、高血压这两类慢性病一样,慢阻肺也需要长期用药、随访管理、康复治疗,因此,将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以增强基层卫生机构呼吸疾病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能力,以切实满足基层百姓的医疗需求。

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邵蓉教授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直接影响到患者诊疗服务的获得感,因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普及肺功能检查,开展慢阻肺社区高危人群筛查,为基层医生筛查、诊断和管理慢阻肺患者提供必备的‘武器’;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把患者管理起来;做好疾病科普,让患者承担起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最后是根据我国国情尽可能将临床治疗效果好、经济性评价好的治疗药物更多地纳入基药目录和医保目录,切实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只有这些工作都做到位、做扎实,才能提高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编辑:何方

关键词:阻肺 慢阻 基层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