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外,共话“半边天“的价值感

2022年03月09日 11:03 | 作者:黄晓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特邀委员记者 黄晓娟

特邀委员记者: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让有关“女性”的话题刷屏。我目前在白银市挂职副市长,分管教育,也很关心妇女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连线会场内外共同来探讨一个话题:女性如何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林丹华:在家庭和事业中,女人很难都同时投入100%的精力。这就要求女性在某个特定的阶段学会有所取舍,从而找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点。比如,当孩子小时候最需要母爱陪伴的阶段,女性尽可能多放一些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教养上面;当到了另外一个发展阶段,这个侧重点又会改变。总之,学会取舍,是一种人生智慧。另外,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0多年的研究发现,婚姻关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也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寿命。所以女人要学会经营婚姻,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同时,在为人处世上要学会宽容、懂得自尊自爱,又要学会接纳自己,既会欣赏自己的优点,也要能接纳自己的不足。第三,要学会寻求来自社会方面的支持。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交往空间和朋友圈,在遇到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时,能够寻求支持从而从容面对,做内心自强的人。

杨宇飞委员:我见过很多拥有多个孩子的优秀女性,她们不仅事业成功、孩子们也很成功。所以,当好妈妈和发展事业并不矛盾。但前提是,妈妈一定要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对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就是父母的精神状态。我本人40岁左右才成为母亲,但是有了孩子后,我事业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加快了。而且从女儿出生第一天起,我就像“读博士”一样,对孩子的世界有了兴趣,跟着育儿书籍不断学习成长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工作比较忙,平日主要是姥姥和保姆带女儿,但我们都一起“备课”——共同按照书中的指导,根据儿童的成长发育规律来进行养育。所以,当妈妈后,我的工作顺利开展,孩子后来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优秀。

特邀委员记者: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的背景下,对“妈妈”这个“职业”的要求更高了。很多女性在休产假后,会担心因“精力偏向孩子”而受到单位的“歧视”,从而面临两难选题。有的女性为了不丢工作,因此不敢要孩子。我们的社会如何来为职场女性提供更多的支持?

倪闽景委员:对职场女性而言,家庭和事业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女性除了要生育孩子,还是承担抚养孩子和教育的主要角色,这些对于职场女性而言是无法承受之重。如何给职场女性支持?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首先,国家规定男性女性同休相等时间的产假是一个好办法。女性产假时间对工作单位影响比较大,如果国家强制规定男女同休相同时间的产假,那么在职场上的影响,男女将一样,这样就会减少因产假而给女性带来的歧视。当然这个产假时间可以男女错时,也能让男性有更多的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也会对抚养孩子的辛苦有更深刻的体验;二是国家专门开展高水平家庭保姆的培养通道,让有一定实力的家庭,能够通过聘请靠得住、高质量的家庭保姆,来减轻职场女性因为家庭无法照顾而带来的影响;三是在各大单位或者工作大楼、园区设置高质量育婴室,可以让职场女性(当然也可以让孩子父亲)带着孩子去上班,在确保安全和看护的情况下,减少对工作的影响,做到上班、育儿两不误;四是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国家应该按月给处于育龄阶段的儿童足额的养育费,在超过产假事件后,如果孩子父母要自己抚养,也有一定的经济保障,或者请家庭保姆也有一定的支持。

特邀委员记者:当下,很多妈妈为了孩子的成长而放弃了工作,成为接送、辅导作业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如何提升自身的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

杨宇飞:很多女性成为“全职妈妈”是因为教育焦虑。我想说:没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之说。所以,作为妈妈,一定要调整心态、放下焦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将孩子的体魄练好了,心智培养好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让孩子放飞自我的成长反而比家长过度地干预他们更有效。所以,女性尽量不要当“全职妈妈”。因为当女性脱离了社会、职业生涯停止,对孩子的榜样作用也会受到影响。还可能会成为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羁绊。同时,全职妈妈由于没有了收入来源且与社会缺少接触,她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会欠缺,不利身心健康。

林丹华:如果不得已成为“全职妈妈”,需要注意两方面:第一,全职妈妈更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当下,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网上就有很多在线课程。比如学习婚姻关系、家庭营养学、儿童心理甚至插花等生活休闲方面的课程,既有利于孩子成长,又能提高个人生活品位。另外,全职妈妈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通过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让生活丰富起来。第二,坚定内心,不要盲目比较。尤其在孩子成长上,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上,明白什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根本,千万不要将自身的价值感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杨宇飞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国务院特贴专家;倪闽景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林丹华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黄晓娟系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白银市挂职副市长。联系人:张惠娟)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