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办好“世界城市日” 讲好中国城市故事

2022年03月09日 19:42 | 作者:朱永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 WCD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成为“世界城市日”的总主题。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由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它的设立,反映了当前国际社会对全球城市化问题的关注,也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话语权的增强。

今天来看,用好“世界城市日”这个抓手、载体,对于对内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化国人对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认识,理性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凝聚当代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的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对外开展城市公共外交、国际合作,展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乃至讲好当代中国故事,都有很大作为空间,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从近几年“世界城市日”国内相关活动的举办情况来看,虽然主管部门和有关城市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国家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来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一是国内“世界城市日”活动缺乏总体规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但是,迄今为止的“世界城市日”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仍然意识不强,缺乏前瞻性考虑和长期规划。从中央到地方,针对“世界城市日”的宣传介绍严重不足,公众知晓度偏低,有关活动社会动员不足,活动内容缺乏统筹规划,“世界城市日”概念尚未落地。

二是“世界城市日”活动主题集中在城市建设方面,内涵有待深化。历届“世界城市日”活动主题主要集中在城市设计、城市治理、人居环境等方面,较少涉及城市化道路选择、城市文明、城市文化等战略议题,难以对接国家城镇化战略,不利于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也未能充分体现“让生活更美好”的永恒主题,也不利于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

三是社会参与面窄,组织动员面不广,影响力不足。由于参与主体仅限于住建部门和中国主场城市,即使在上海,“世界城市日”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都不高,在国内其他城市和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更低。

建议:

一、 明确目标定位,统筹制定规划。从国内来看,应围绕“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以城市(镇)为空间场域,广泛设置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新发展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的议题,把“世界城市日”打造成推进中国城市文明进阶发展的广阔平台;从国际来看,“世界城市日”既是重要国际日,更是我国主动引领城市领域全球治理议题,以中国城市发展成功模式在非传统治理领域形成年度性国际话语权、引导力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必须从国际政治互动角度进行整体谋划与精细设计。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世界城市日”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对世界城市日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

二、 积极策划和组织城市日活动,扩大城市参与面。一是选择贴近城市生活的主题,把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联系起来;二是把官方活动与学界、社会组织的活动以及群众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市民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城市的联系,把“世界城市日”活动办成高层次、高水平探讨全球城市问题的平台;四是扩大城市参与,淡化主场、强化参与,注重空间布局、时间延续和类型覆盖。

三、 重视传播,提高社会知晓度。一是纳入国家对外宣传工作序列,讲好中国城市故事;二是重视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三是根据上述目标定位认真办好“世界城市日”网站,充实内容、丰富语种,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活动宣传,扩大“世界城市日”LOGO的使用范围。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