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回响】高标准农田建好还得管好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府参事、民进安徽省委会副主委马露连线对话安徽省亳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凯

2022年03月10日 18:50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微信截图_20220310184931

微信截图_20220310184939

马露:黄局长您好!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总书记讲话中有一系列十分深刻的观点,你们都学习了吧?

黄凯:马委员您好!我们这几天都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这一论断把耕地放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大家感到责任重大。

马露:是的,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可见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视。联组会上,总书记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句是“农田就是农田”,第二句是“农田必须是良田”。“农田就是农田”讲的是数量,突破红线不行,变通突破也不行。这句话再次提醒我们,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黄凯:我们在农业一线工作的对此感触很深。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马露:是的。“农田必须是良田”讲的是质量。耕地资源本就有限,绝不能“靠天吃饭”。所以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我们都知道,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对高标准农田建后作用的发挥造成一定影响。今年两会,我就带来一件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提案。

黄凯:您之前曾分管过农业工作,当政协委员后又到各地调查研究,对情况肯定十分熟悉了解。

马露:重建轻管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管护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还有就是管护资金难保障。所以,要对投入标准偏低、年久失修的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纳入提升改造和补充建设范围,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逐年进行全面改造提升,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要建立“县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落实”的建后管护机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

另外,我还在提案中建议,从项目建设资金中提取1.5%-2%作为项目的建后管护资金,允许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作为管护资金的重要补充。要出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明确管护经费标准、分担比例,各级政府管护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同时探索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商业保险介入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黄凯:非常感谢您第一时间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一定深入学习领会,做到工作谋划实、措施落实实、监测监管实,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质量有提升。

马露:谢谢你们的努力。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也要深入学习好、领会好、传达好、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广大群众同舟共济、奋勇拼搏,满怀激情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