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严谨求实 笃定前行

2022年03月10日 19:5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刘喜梅)低调、知性、博学,是张博委员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在网上查阅有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张博的新闻报道,实属寥寥,但仅有的两篇非学术交流报道,却同时印证了记者对张博的第一印象。

在一篇报道中,张博讲述了她的硕士导师刘又辛先生的故事。“刘先生在学术上对我的最大影响是不能急功近利。先生不主张我们着急写文章,经常说汉语史专业的研究生,三年时间太短,要沉下心来读书,打基础。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来日方长’。刘先生既重学养,又重识见,力求深入探讨语言发展及学术沿革,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和创新。先生这种治学风格以及对我们的学术训练,很容易让我们沉浸于学术之中。”

另一篇是有关张博最新提案的报道。张博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实施的“准聘-长聘”制改革侧重于“准聘”制,在高校自行设立的“非升即走”条款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唯量化指标论、量化指标不尽合理等问题,导致青年教师学术研究的目的从理论创新和解决实践问题异化为升职达标。这让张博感到忧虑,制度设计的缺陷抑制了青年教师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滋生急功近利、学术投机提供了土壤。为此,她提出立足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高校“准聘-长聘”制的建议。

张博说,刘又辛先生的教诲和训练对她影响至深,不能急功近利成为她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记者看来,这些影响也让张博形成了严谨、求实、笃定的学术品格,以及她建言资政、履职尽责的实践风格。

为进一步推动惩处学术不端,张博经过深入调研,于2020年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落实两办〈意见〉、健全学术不端监督惩戒机制的提案》,得到主办单位科技部的高度重视。科技部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评价该提案的重要性,并表示提案中的有些建议已经“落地”。

2021年3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与致公党、侨联、对外友好界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的联组会上,张博就“淡化中外人文交流传媒作品的宣介性,增强纪实性和感染力”作专题发言,获得了栗战书委员长的充分肯定。这一建议的形成,正是基于张博在与国内外中文教师和留学生长期接触中的调研思考。她发现,外国学生对当代中国伟大成就和发展逻辑缺乏了解,教学中灌输式宣介又于事无补甚至适得其反。只有使用国际学生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真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素材,才能使他们与中国好故事有共享、有共鸣,才能切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建言落地有声,是政协委员们履职的共同期待,张博委员把期待变成现实,就根源于她严谨务实、笃定前行的品质风格。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