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回响】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维度推进

2022年03月11日 09:08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周延礼:任书记您好!我们又“见面”了。上一次我们见面是在韩桥村里,距离那次见面又过了半年时间,现在村里的情况怎么样?上次到村里去的时候,听工作人员说村里有人得了重病。现在他的情况怎么样?

任少贤:周委员您好!感谢您对村里工作的关心关注。自从人民政协报社开展“三同”活动并且第一站选在了韩桥村,我们这个村现在镇里、县里都挺出名。我本人虽然也已经回到省政协工作了,但和您一样非常牵挂村里的事。

村民王自友的儿子,大学毕业生王宏三年前罹患白血病,王自友的身体也不好,得过胃癌。当时“三同”小分队的老师们还给他捐过款。后来村里向镇里反映了他家的情况,帮着办下了低保,低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现在病情控制得挺好,已经能外出打工了。村里干部有时候和我联系时还会提起他,感觉他状态挺不错的。

周延礼:现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怎么样?特别是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

任少贤:村里年轻的干部何海峰,之前是村委支委,现在已经是村书记了,安徽省在今年村支部换届选举中有个要求,55岁以上的村书记一般都不提名了,海峰今年刚30岁,就当村书记了。在外地打工后来回村的小燕子,也从扶贫专干进村两委了,现在在村里担任文书工作。

乡村振兴的话,村里有一定的基础,但现在村里年轻人很少,大量劳动力被北上广深大城市吸走了,村里现在是人才、产业两头缺,加上这几年整个经济大环境,所以想取得较大规模的发展还是比较难的,大家能做的暂时只是守成,夯实不返贫的基础。

周延礼:向你通报个好消息,今年国家有很多财政直达的政策,会直通县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安徽是农业大省,咱们村也有不少耕地。今年中央1号文件也特别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要确保。耕地保护非常重要,特别是基本农田。围绕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这件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任少贤:18亿亩红线绝对不能碰。我是农民的儿子,所以非常明白耕地、粮食对百姓来讲意味着什么。

这两天,我们省里田长制办公室出台了多项“长牙齿”的政策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比如提到了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6种情形,包括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和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省里还有个要求是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对于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植树造林的,不予核实造林面积,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政策。

我也关注到,对于已经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林果、苗木、草皮和挖塘养鱼的,省里特别强调了要根据作物周期、生产现状及对耕作层的影响程度,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并明确时间表,签订责任书。

周延礼: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您在一线工作,您认为当前乡村治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

任少贤:我觉得乡村要振兴,村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要加快提升。一些党支部书记运用数字技术能力不足,习惯于凭经验、靠面子办事,这方面的短板要加快补齐,不然新的数字鸿沟就又出现了,建议选一些年轻干部上来,跟上经济发展大形势。

另外,村里留不住年轻人,对培育良好家风来讲也不太有利。人都不在村里,家风传承存在阻碍。因此我认为,乡村治理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维度推进,还是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周延礼:村里网上购物的人多吗?

任少贤:年轻人参与得比较多,现在快递也很方便,已经能送到镇里了。

周延礼:好的,非常感谢您的观点!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也对一线同志们的工作表示钦佩,将积极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期待您从一线持续为我们提供更多更鲜活的案例,我们共同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