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回响】厚植传统美德绘出文明新景

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连线对话辽宁省彰武县丰田乡丰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阳

2022年03月11日 09:09 | 作者:谢颖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杨朝明:陈书记您好!两会刚刚结束,我们的心情都很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全国政协委员时对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我对此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陈书记您在农村一线,我很想跟你交流一下,现在乡村道德文明建设情况怎么样?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什么感受?

陈阳:杨委员您好!我驻村已经半年多了,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文明乡风等非常重要,这体现在村里很多实际工作中,比如邻里关系、村容村貌等等,但现在农村的道德素养和文明风俗还有所欠缺。举个例子,农村跟城市生活不一样,村容村貌基本靠村民自己来维护,我们村部门口有一块空地,老乡们有时丢一些废弃物在这,久而久之,慢慢变成了一个垃圾场。我们多方联系对村里环境进行整治,把这里清理干净,并专门找地方设置了垃圾箱,但有的村民还是乱扔垃圾。这让我们意识到,仅仅整治环境,不注重乡亲们整体素质的提升,效果非常有限。于是我们开始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继续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大会、两委班子开会,重点宣传人人都是环境的维护者,情况有所好转。

杨朝明:您所说的情况不是个例,农村公共环境、邻里关系等都与传统美德密切相关。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德从哪里来?现在很多农村老百姓对传统文化很陌生,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农村文化生态失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基础,能有效促进乡村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反过来,如果传统美德缺失,村民不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会严重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在山东走访过一些村子,很多村民家里都有家训,村里也有村规民约,通过这些方式教育孩子走正道,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效果很好。

陈阳:您说的家训家教,还有村规民约我很有体会,是很好的治理手段和方法。在我们丰田村,有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村规,每到春节前,村里“有头有脸”的人要杀猪备年货,请村民到家里来,席间要说吉祥话。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把彼此有矛盾纠纷的村民都叫来吃席,热热闹闹、潜移默化地把矛盾调解或化解了。老乡们还很爱扭秧歌这些传统的文艺活动,穿上传统服装,吹起唢呐扭起来,年味儿马上就出来了,其实乡村有很多淳朴的风俗,传统文化的土壤很深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实践。杨委员,我很想问问您,怎样在乡村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来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呢?您给支支招吧!

杨朝明: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几十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人才流动一直是单向的,当前农村人才匮乏,甚至没有人才,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就无从谈起。所以“带头人”很关键,村干部要形成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自身加强学习,抓住典型,用村民身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弘扬传统美德,形成舆论优势。

我曾经提交过“关于进一步重视弘扬乡贤文化的提案”,深深植根于中国乡村的乡贤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中国传统乡贤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是一致的,是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的推动力量。建议充分发挥地方贤达的作用,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家国情怀的人才支持。

此外,解决乡村问题,修复乡村文化生态,不仅要靠乡村自身的努力,还要联合有知识、有境界、有情怀的人,通过助建乡村书院等方式,联通各界、招智引才、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要不断用传统美德唤醒善性,引领风尚,不断放大善性,让老百姓有心气儿,有了心气儿就能撸起袖子加油干,团结一心谋发展。这样,乡村就一定能兴旺发达,乡村振兴的画卷会越来越美丽。希望能够跟您常交流,多了解一些乡村的实际情况,大家共同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陈阳:谢谢杨委员,也希望您到我们丰田村来走一走、看一看,给我们讲讲课,跟老乡们唠一唠,希望我们的乡村越来越美!

编辑: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