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大家谈 委员有话说 政协人语 同心论坛 议事厅 微言大义 望海楼札记

首页>要 论>委员评论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要“闯三关”

2022年03月11日 16:34  |  作者:本报特邀评论员 王焰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前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淡化身份色彩,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下一步应该在资金分配、评价标准上进一步予以体现。要努力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双一流”建设要“闯三关”:

首先,要在涵养创新生态上下功夫。所谓创新生态指的是保障特色鲜明、关联生长的学科生态系统创造力和领导力的大学制度、精神和文化的总和。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重要前提。特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安身立命之本。要坚持特色立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大学文化等方面凝练自身特色,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邯郸学步。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要在学科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方向和成果、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特色。要更加重视创新文化的滋养作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倡导胸怀“国之大者”,激发高校各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

其次,要在促进学科会聚上做文章。人类社会现在需要解决的复杂难题,无一例外都高度依赖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传统的院系设置带来了学科壁垒和学术资源的碎片化,这必须依靠跨学科会聚才能解决。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更加重视促进学科会聚,充分发挥学科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参与的学术共同体和科学、技术、产业的创新联合体,让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学生,围绕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难题或新领域的人才培养,汇聚在一起探讨、钻研,通过整合和协作方法解决复杂的全球性挑战。

此外,还要在推动成果转化上求实效。总体来看,产学研深度合作还存在信息交流机制不畅通、驱动机制微弱、约束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调控机制不灵活、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导致大多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加大力度建设科研产业孵化基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弥补高校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凸显高校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孵化和产业聚集效应,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有效提升高校科研成果“纸变钱”的能力,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建设 高校 双一流 学科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