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资讯

添一抹绿 共赴春天之约

2022年03月17日 16:11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环境)(3)“我与小苗共成长”(953538)-20220317154224

草长莺飞春已至。又到了一年植树季。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全民义务植树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

40年多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年年带头参加植树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连续9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全民义务植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已成为推进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如何更好地为国土添绿也是两会中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国土绿化需科技赋能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生态文明建设时所提出的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首次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放入报告之中,这为我们从事沙漠化治理工作的科技人员指明了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研究员蒋齐说,防沙治沙作为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必须更加重视科学绿化、精准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也长期从事荒漠化治理工作。在对国家近年来取得防沙治沙成就感到欣慰之时,他也坦言,目前容易治理的区域大多已经治理完成,留下的区域更加偏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治沙过程中尚未真正做到精准治沙、科学优化;同时还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投资渠道相对单一、生态补偿制度还不完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对此,委员们认为,未来要更多地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国土绿化从数量向质量并重转型。

蒋齐指出,今后的治沙工作要采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治沙不再只是单一的技术,而需要多种技术相配合;不仅考虑把沙防住,更多要考虑沙的利用,防治‘沙之害’,用好‘沙之利’。”

他建议,要科学划分造林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抗旱多用途树种,按照以水定绿进行植被恢复,配套相关物理、化学治沙工程,并开展长期治理效果监测评价。

马全林认为,我国荒漠面积大,孕育了丰富又独特的荒漠植物及其遗传多样性。而目前对荒漠植物多样性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他建议,开展荒漠植物本底调查,建立荒漠植物资源数据服务平台。加强荒漠植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建设荒漠植物遗传资源库。把荒漠植物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规划。

此外,委员们还呼吁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科研投入,支持基层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防沙治沙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可把国家资金、社会资金以及国际贷款、援助资金相结合,制定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的回报获取政策。同时,科研院所、大学及林业部门紧密结合,分工协作,赋予技术人员方案制定权。”蒋齐说。

发挥林草碳汇作用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其中,发挥林草碳汇的功效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所谓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

据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调研,目前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占比不大,面临着碳汇林建设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林业碳汇相关立法滞后、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的关键技术研发投入较低等问题。

他认为,为实现双碳目标,需提高林业碳汇项目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规模,以市场机制弥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建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机制,将企业的碳排放权资金与科研单位的研发能力相结合,研发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的关键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指出,目前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导致我国森林碳汇量被严重低估。他认为,相关部门应重点支持林草全口径碳汇研究计量方法,为我国的碳汇量计算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他强调,在持续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现有森林的抚育、经营和管理,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将关注点放在草原碳汇上。他指出,虽然我国草原面积广袤、固碳潜力巨大,但目前还没有出台像“森林碳汇”这样相关的标准,没法对资源进行核算、评估。目前,我国超过70%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是造林、再造林项目,尚未有草原碳汇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进入市场交易。且草原碳汇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目前价值底数不清。

对此,王召明建议,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联合起来,建设国家草原碳汇标准体系,核算草原碳汇价值;并将草原碳汇纳入地方性资产,开展调查,纳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同时建立草原碳汇教育培训和检测机构,让牧民了解草场的碳汇价值,享受草原碳汇收益,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还建议建立草原碳汇经济和草原碳汇试验示范区,建立草原碳汇基金。比如,牧民可以将草原碳汇作为贷款融资的条件;将草原碳汇基金投向科研领域,让全社会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来,积累碳积分、碳信用,建立惠益分享机制,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

向森林要食物

植树造林,不仅能够增绿降碳,还能为人类提供健康美味食品。

“大食物观”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如何向森林要食物?多位委员将目光投向了木本油料产业。

据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建龙介绍,木本油料是森林为人类提供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茶、核桃、油橄榄、仁用杏、榛子、油用牡丹等都是木本油料树种。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已达2.46亿亩左右,年产食用油约104万吨。其产量占国产植物食用油生产总量的8.5%。

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刘志新看来,在山地、丘陵地区多种树、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不仅可利用树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可增产油脂食品;并将对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意义。

张建龙指出,虽然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在国产食用油中的占比还不算高,存在着产业体系尚不健全,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不足、配套政策尚未完善等问题。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粮油安全的决策部署,张建龙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明确保障措施。对全国木本油料种植情况开展摸底调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分区施策,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同时,增加木本油料经济林占比。同时,呼吁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扶持力度,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并加强宣传,拓展市场,培育品牌等。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也提出,要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突出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基地,扶持经营组织创新,推动林业经济资源由一次产业向二三次产业动态转移,构建存量优化、增量升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例如,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区域性的林业产业投融资平台,通过股权投资、资产担保、平台转贷等方式,解决林业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体系,营造有利于林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3月17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