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热点聚焦 海峡观察 台海人物 台商台企 在大陆 两岸交流

首页>两岸>在大陆

“恰到好,且温暖”

——北京大学台籍交换生蔡宜伶“登陆”记

2022年03月27日 21:47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蔡宜伶(971673)-20220327211723_爱奇艺

蔡宜伶(左一)在分享交流活动中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 修菁)“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者,做冬奥志愿者的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身为台湾青年,我也有能力做中华文化和世界沟通交流的事情。”壬寅年春分日,站在户外看北京,大地开始泛绿,能感受到春风拂面,一切开始欣欣然,过去一个多月在北京冬残奥会城市服务志愿工作岗的经历,也如周遭大地的温度,让北京大学台籍交换生蔡宜伶感到“恰到好,且温暖”。

“这是我们台湾来的伙伴,我们要支持她”

蔡宜伶来自台湾南华大学,现在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做交换生,下月将回到台湾。

“参与冬奥于我,好像冥冥中的一个机缘。刚好冬奥举办的此时,我身在北京;刚好冰雪运动是我此前难以接触到的项目,让我更有兴致投入其中;刚好我有作为志愿者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在北京和两岸人民一起共襄盛举,与世界同庆冬奥。”谈到参与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的收获,蔡宜伶告诉人民政协报记者。

从报名到经过3轮面试,蔡宜伶有幸与10位在京的台湾青年组成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于1月25日开始志愿服务之旅。

“虽然今年春节没有回台湾与家人团聚,但我和北京市民、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一起过年,在服务各国友人的同时,感受到其实他们也在‘服务’我们。”回忆自己参与的首个国际赛事的志愿服务,蔡宜伶脑海中留下的是一个个温暖的场景。

一个外籍人士带着女儿来到了服务点,参与了服务站组织的冬奥两岸创意主题活动。为了帮助女儿拿到纪念品,这位爸爸带着女儿,认真地跟着蔡宜伶学习用闽南话说“2022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透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家乡语言文化推广至国际,且让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华文化以及冬奥知识,令我非常有成就感。”蔡宜伶说。

还有一天志愿服务中,几位北京市民经过服务站,当从这群志愿服务队青年们的口音和后来的攀谈中闻知他们都是在京工作和学习的台湾青年,他们又和蔡宜伶们亲切热情地聊起了台湾旅游和民生问题,随后还自发地推荐路人参与这群年轻人的活动。“当他们对路人说出,这是我们台湾来的伙伴,我们要大力支持他们时,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中,蔡宜伶收获了很多这样暖心的瞬间,“让我感受到,在过年这样重要的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虽然不能和台湾家人在一起,但我和北京市民在一起,也很温暖。”蔡宜伶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通过一个多月的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零距离与北京普通市民接触,蔡宜伶不仅感知到了大陆同胞的友善,对自己作为一名台湾青年,如何在国际活动中做好中华文化的推广大使,也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服务队组织的台湾周活动,我们让北京市民更加了解我的家乡台湾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大陆。”一个多月间,她的社交媒体更新得更密,内容都是她参与冬奥志愿服务中的所见所闻。“我要让在台湾的小伙伴们通过我的眼睛,更加了解大陆,也让大陆的朋友们更加了解台湾。”她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与发生”

下个月,蔡宜伶将结束一年间在大陆的交换学习,回到母校台湾南华大学,“来大陆高校交流学习,是很好地认知大陆的方式,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自来,才能感知到。”她说。

2018年秋季,蔡宜伶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登陆”学习之旅,目的地是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学习的那半年,让我犹如打开了‘新大陆’,对大陆有了诸多新体验。”这次“登陆”之旅,她感受到大陆无纸化支付的便捷、互联网资讯产业的发达便利,“只可惜这次交流学习时间只有一学期,也就是半年的时间,我还没能好好了解大陆,交换生生活就结束了。”

也许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她回到母校南华大学,一次去国际处办事,无意中发现她所就读的学院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有交换生项目,“北大是世界名校,如果有机会去那里做交换学习,该是多难能可贵的机会啊!”

只是去期待,不如起而行。回到学院,蔡宜伶就着手准备申请交换事宜,经过层层筛选,她顺利通过。但就在2020年春节前,她准备出发到北京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北京大学交换生计划被迫延期。等待中,蔡宜伶清晰地记得是2020年圣诞节那天早上,“每天惯常地打开电脑邮箱查收信件,突然邮箱跳出一则通知,当看到发件人是‘北京大学’时,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本来以为北京大学从此与我无缘了。”她回忆说。

为了能赶上春季学期开学即进入学校,蔡宜伶选择2021年过年期间来到大陆,独自一人在隔离酒店度过了21天隔离期,“那时我是母校唯一一个在疫情状况下,仍选择出来交换的学生,所以到北大报到的那一天,我特别激动和感慨。”

回忆在北京大学一年间的交换学习生活,她感受到这里“极佳的学术氛围以及什么是真正‘中西合璧’。”她给记者举例,比如在北大,专业课上老师授课通常授课语言用中文,但PPT用英文演示是很正常的事,“我观察了下周围的同学,接受起来也是无障碍,这带给我的感受是,在北京大学,懂双语对这里的学生是件很正常的事,甚至很多同学都会第三门、第四门外语……”来自同辈同龄人的奋发压力,让蔡宜伶也深受感染。在北京的一年,她能感受到自己学习更用功,更想去向前一步。

同时,在北京交换学习的一年间,蔡宜伶也收获了来自大陆同胞给予她的善意。“有校内的老师同学们,也有校外的朋友们。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小到学习软件的操作使用,大到我的身份证件遗失,一时惶恐无助中,是他们帮助我找回了。”

蔡宜伶生长在一个由台湾外省人和本省人结合的家庭。作为“台三代”,从小她从父辈的言谈中,感知到两岸同胞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通过两次大陆交流学习,她用亲身经历更深地体察到这一点。

“希望我能作为两岸沟通的一座桥,通过我的看见和分享,能增进两岸同胞彼此相互理解,希望大家能用同理心更多去理解彼此,多多增加互动和交流,两岸本是一家亲。”人还未回到台湾,蔡宜伶已收到母校台湾南华大学师长的邀请,请她和学弟学妹分享她的大陆故事和冬奥志愿者经历。

“想想人生就像心电图,我能在疫情期和两岸关系冰点期来到北京大学学习,能参与北京冬奥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与发生。”采访最后,蔡宜伶和记者分享了如上“登陆”心声。 

编辑:李京

关键词:蔡宜 宜伶 台湾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