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绿·声音 绿·生活 绿·人物 绿·能源 绿·产业

首页>生态>聚焦

林淀环绕 水城交融

——雄安新区的五年水利巨变

2022年04月14日 14:47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444(1)(1009060)-20220414144501

又是一年春来到,雄安新区也到了“林淀环绕,水城交融”的最美时刻。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雄安新区的建设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要在高质量发展上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还特别强调一定要保护好、修复好白洋淀。

这也意味着建设好雄安新区,保障水安全至关重要。

五年来,在水利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政协的助推下,从水安全的顶层设计开始,保障新区防洪安全,持续为白洋淀生态补水,“未来之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是头等大事

雄安新区建设初期,一组被多次提及的数据是,“雄安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44立方米,还存在地下水超采、白洋淀生态用水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

“从长时间尺度看,持续的、长久的水资源安全保障是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也提出,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要求,强化用水总量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节约用水制度化管理,对城市生活、农业等各类用水强度指标严格管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因此,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将是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的两大核心任务,必须统筹谋划。”王浩说。

水安全保障从顶层设计开始。

“党中央谋划设立雄安新区伊始,水利部闻令而动,强化担当,第一时间启动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工作,为党中央决策和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提供了坚实基础支撑。”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批复大清河流域综合规划,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为主线,从全流域角度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明确了流域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大清河流域保护和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保障防洪安全也是雄安新区的重中之重。

为此,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实施河北雄安新区防洪专项规划,确定了雄安新区防洪标准、防洪体系布局和防洪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雄安新区骨干防洪工程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防洪工程建设,雄安新区环起步区南拒马河右堤、白沟引河右堤、萍河左堤、新安北堤等4项工程基本完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解渴”白洋淀

“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内,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39个渔村点缀其中;是华北地区的‘空调器’‘晴雨表’,被喻为‘华北之肾’……”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白洋淀。

然而,上世纪60年代后,白洋淀的“干淀”现象频发,成为很多人的“痛”。

随着河北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的出台,这里又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白洋淀将成为河北雄安新区的“大后方”,将成为雄安新区的核心水系。

如何让白洋淀重换生机?2018年,十三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开展的第一项专题调研正是“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力支撑雄安新区发展”。

当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出台前夕,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率队,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任调研组组长的专题调研组一行在河北雄安新区、保定市开展了实地调研,为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起点、高质量发展建言谋策。

李斌副主席当时强调,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要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好“丰水”文章;下力气治理污染,做好“净水”文章;疏通水系、改善水环境,做好“活水”文章。

为干渴的白洋淀进行生态补水,水利部门一直在行动。

记者了解到,自1996年以来,国家、河北省、保定市曾先后实施过几十次应急调水“济淀”。外来补水对维护白洋淀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也正在发挥为白洋淀生态补水的“主力军”作用。

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天津干渠向雄安新区供水,保障了建设期间的用水需求。为更好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水利部在下达2021—2022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时,单独分配雄安新区供水指标4300万立方米,并纳入河北省供水计划统一下达。

截至2022年3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供水5647万立方米,其中2020—2021年度供水2260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雄安新区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安全。

数据显示,2018—2021年向白洋淀及白沟引河、瀑河、孝义河、潴龙河、唐河等入淀河流年均实施生态补水近12亿立方米,其中引江水年均达5.2亿立方米,白洋淀年均入淀水量7.7亿立方米。

水来了,白洋淀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目前,白洋淀水位持续保持在生态水位保障目标6.5米以上,水质由2017年的Ⅴ类好转为2021年的Ⅳ类,部分月份达到Ⅲ类,水质明显好转,淀区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雄安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9年底平均上升3.36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上升3.97米。

节水必不可少

“调水来之不易,一定要把节水摆在突出位置。”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早在当年调研时就表示。

“白洋淀农业是第一大用水行业,占到75%。周边是传统灌溉为主的农业主产区,必须立足节水优先,发展大规模节水农业,调整种植模式,目前来看还有较大潜力,要坚决杜绝大水漫灌,积极推广喷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同时要增强居民节水意识,建立用水市场机制,逐步压减地下水超采。”谷树忠当时建议。

“发展节水型农业是第一步,而调整种植结构,才能彻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根本之策。”全国政协委员余德辉建议要大力开展新型节水型农业研究。

无疑,雄安新区首先应该是一座节水型城市。

委员们的意见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据报道,近年来,河北省以建设节水型农业为目标,河北省山前平原将实施大规模节水灌溉,调整种植模式,适当退减灌溉面积,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决杜绝大水漫灌,积极推广喷灌等先进节水技术,使新区成为全国高标准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2021年1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高起点推进雄安新区节约用水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全国节水样板,保障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雄安新区要有效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人的发展要求,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全面实行节水管理制度,创新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同步建设各项节水设施,形成节约用水整体布局。

到2035年,各项节水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4.5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5亿立方米(不含白洋淀生态用水),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建成全国节水样板。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指导有关方面加快推进雄安新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有力水安全支撑。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14日   第 05 版)

编辑:秦云

关键词:雄安新区 白洋淀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