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今日要闻

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来了!

2022年04月15日 22:59  |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2021年5月至7月,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对教育部和31所中管高校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并于2021年9月反馈了巡视情况。

4月15日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续向社会公布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今天公布首批11家被巡视单位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部分内容如下:

中共东南大学委员会: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浇根育心”效应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更加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制定《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创新创优工程行动计划(2021-2025)》,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本硕博思政课体系。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人文学院开展“四史”课程建设,完善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四史”系列课程学习系统已投入使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业方向择优选拔人才。制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立德树人要求,将思政课教学实效作为根本标准。将思政课教师培育资助列入2021年学校人文社科重大平台揭榜挂帅项目。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联系院(系)并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纳入教学改革专项予以支持,已明确一对一结对共建的思政课教师名单,并组织研讨会。遴选编制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案例集,积极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

学校党委全面履行主体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健全制度体系,加强警示教育。一是严格履行党委主体责任。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明确每年至少召开1次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二是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指导,自觉接受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及时通报学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及典型案例,明确每年召开1次全校警示教育大会,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三是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梳理统计各类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会议日程提前备案、学校纪委酌情列席的工作机制,督促推动规范用权、规范履职。四是深化纪律教育和廉洁教育。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通过纪委公众号“清风南大”、定期发送“清风周知·每周一问”及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专题辅导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案为鉴,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持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自觉。五是加强干部政治监督。修订《南京大学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办法》,增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能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一线规则’”等重点内容,夯实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监督。

中共浙江大学委员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服务“重要窗口”的贡献度。深化与省内各地市战略合作,推进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宁波科创中心等重大平台能级提升,推动长三角智慧绿洲项目落地,推动浙大衢州“两院”新基地落成启用,积极服务杭州宁波“双城记”建设。牵头建设良渚实验室,发挥核心作用推动之江实验室建设,联合推动若干浙江省实验室筹建工作。

二是提高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显示度。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建立长三角研究专班,牵头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立项了一批长三角战略研究或服务苏沪皖地区的智库研究项目,并发布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报告2021》。

三是开展校外平台专项治理。按照“聚焦主业、严控规模、分类管理、优化提升”的原则,成立校设事业单位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规范校设事业单位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归口管理单位、管理责任单位,健全学校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单位分类管理、管理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校外平台可持续运营的管理体制。召开校外平台建设暨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成立整改督导小组,赴校外平台开展实地督导,分管校领导逐一约谈服务支撑地方发展不到位的校外平台负责人。加强校外平台管理队伍建设,启动校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校设事业单位管理班子及成员开展了年度考核,进一步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不断推动校设事业单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攻关创新的“国家队”作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持“四个面向”,完善卓越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坚持“四个面向”,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制定《关于加强执着攻关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以基础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主攻方向,以构建卓越创新体系为着力点,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关键的科技支撑。二是优化科研基地布局。围绕国家需求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积极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工作。三是鼓励基础研究。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创探索类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引导和激励科研人员投身原创基础研究工作,扎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四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激励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引领性研究,催生重大原创成果。针对“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部署相关方向创新团队培育基金,培育跨学科创新团队。发挥“理工医”相结合优势,持续推进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临床研究平台。牵头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开展大健康领域前瞻性、战略性、关键性科研攻关。

中共教育部党组:坚决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把“双减”工作列为教育部党组和教育督导重中之重。部党组书记直接部署,多次就“双减”工作赴地方调研,党组成员定期对“双减”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判。牵头建立专门协调机制。部内专门设置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聚集精干力量投入“双减”工作。以“双减”意见为引领,出台“双减”配套文件,构建起“1+N”的政策制度体系。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双减”工作监测平台,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机制。分两批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进行调研指导,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全部反馈相关省份及时处置。织密固牢校外培训监管体系。推动校外培训立法研究。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召开视频调度会,指导各地对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加强查处力度。约谈平台企业,严厉打击隐形变异违规行为。在节假日期间持续开展暗访,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培训机构7万余家,取缔黑机构414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线上培训日常巡查,对54个违规培训机构给予处罚,关停199个培训系统。统筹推进校内提质减负。抓好中小学生作业、考试、体质、睡眠、手机、读物等管理,减少考试次数,降低考试压力,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推动各地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广告基本绝迹,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疯狂扩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实施“强师工程”,探索师范教育创新的北师大方案

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强师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强师工程”的统筹领导。整合“优师计划”“启航计划”等举措,打造从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和奖励的系统性工程,构建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师范教育新格局,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优师计划”,2021年面向13个中西部省份,择优录取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401人,为脱贫摘帽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培养、输送高质量教师。完善“启航计划”,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鼓励毕业生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职后培训与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试行)》,为入选“启航计划”的毕业生提供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专项服务。

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加大学校红色资源挖掘、党史研究的深度和力度,启动交大百年党史工程,全面挖掘、整理、保存和研究1925年交大成立第一个党团支部以来的党史档案文献,系统梳理校内红色文化遗存和红色遗迹,建成“红色资源库”。拓展校外红色资源,深化与中共一大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单位的合作,联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推出“申城校园红色印记”专版,成立“红色文化传播融媒体智库”,联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发起“长三角地区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倡议。强化红色资源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聚焦交大红色革命历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完善“星火燎原之路”红色参观学习路线,完成《循声探秘·声动交大》沉浸式校史情景剧并推出线上广播剧版本;设计打造闵行校区烈士纪念雕塑,启动设计白毓昆烈士纪念碑,进一步夯实环境育人“大课堂”。将交大红色资源纳入师生宣讲团宣讲内容,在学校新闻网、强国号等平台开辟“交大党史故事”专栏,编发《交大小史》等读物。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提升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在新生入学教育、新入职教职工培训、学生青马党校培训等环节,利用钱学森图书馆、校史纪念馆、徐汇校区红色遗址等资源开展现场党史学习,依托建党、建国、建军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强化仪式教育。

中共复旦大学委员会:增强服务国家战略主动意识

一是强化智库服务国家导向。立足“两个大局”,加强统筹谋划,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增设“决策咨询”专项,进一步优化校内智库体系。加大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研究院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国话语与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建设,持续建强复旦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不断增强复旦智库的世界影响力。以重大现实问题为牵引,推动文理医工跨学科咨政研究,大力提升智库成果产出能力。完善智库系列人事评价和管理机制,健全青年咨政人才引育机制,推动更多高水平咨政建议转化为国家政策。

二是进一步服务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等。加大科研组织力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一批协同创新任务,推动建立协同创新团队库。鼓励校内优秀团队积极申报“揭榜挂帅”项目,2个项目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答辩。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承担交叉建设任务和研究项目,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进“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试点工作,支持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研究项目。规划设置“两大工程”二期、“中华早期文明多学科研究”等重大研究计划,加大文科科研联合攻关。

中共同济大学委员会:强化附属医院管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洁风险监督管理,提升医院治理水平

一是落实管理责任,提高风险防控意识。附属同济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分别设立采购与招标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采购管理制度和回避制度,避免利益关联。完成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廉洁风险点梳理并完善防控举措,逐步推进医院采招工作现场监督方式向流程监督转变,通过推进供应商预约制度,确保参加各项招投标工作的供应商来院审核,杜绝供应商直接找到各临床使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二是加强规范药品捐赠及药品管理和使用。附属同济医院开展捐赠药品的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了医院捐赠药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附属同济医院捐赠药品的管理流程,建立将捐赠药品管理纳入每季度行风联合督查的长效督查机制,通过线上培训、药事会、科主任例会多层面加强了宣传和教育3次,完成捐赠药品中廉洁风险点梳理并完善防控举措。三是开展附属医院科研诚信与作风学风建设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附属同济医院制定《同济医院科技奖励规定(修订版)》《同济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完成存量论文自查、科研工作自查及科研诚信承诺函的签署;附属口腔医院健全科研诚信管理部门责任机制,强调在关键节点和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开展常态化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教育。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防范重点领域廉洁风险,保持反腐败工作高压态势

严格抓好关键岗位风险防控和廉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基建、科研经费管理等领域的监督,严防“四个领域”腐败风险,严格落实《厦门大学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坚持举一反三,全面规范合同管理,16个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分类制定合同管理细则,切实防范内控风险,推动学校重点领域廉政建设。在全校范围广泛开展警示教育,开设“以案说纪”专栏,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进一步完善采购管理、货物和服务采购、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制度,升级采购与资产一体化平台,建设基建信息管理系统,以“制度+科技”的手段实现留痕、公开透明监管。制定科研外协管理暂行办法,抓好非学历教育薄弱环节监督检查,出台继续教育合同管理细则,规范非学历继续教育协议签订管理,保障培训费资金安全。强化附属翔安医院内控建设,成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或修订医院合同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医务人员医德考评标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办法等,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校名校标注册和对外授权管理,出台《厦门大学校名、校标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校名校标各部门管理职责,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权工作机制。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一是着力整治“文山会海”问题。修订《中山大学全校性会议管理办法》,严格会议管理,明确要求职能部门尽可能采取视频工作会议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跨校区会议;各校园新建和改造升级视频会议室,加强会议室的管理服务,为跨校区视频会议提供条件保障。二是着力整治官僚主义问题。大力推动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方案》,校领导带头深入开展调研,解决多校区办学信息化建设、食堂品质与就餐体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人文关怀与身心健康等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完善网上信访系统,建立师生信访诉求服务“流动直通车”,形成“网上与网下融合、网上向‘掌上’延伸”的工作模式。党委信访办公室对巡视组交办的信访件第一时间进行分类梳理、转办、督办、复查、归档,按照信访有关程序全部办理完毕,确保每一件信访事项落实到位。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教学管理工作方案》,保障教学秩序与教学计划稳步推进。针对学校个别年检登记审批程序多、用时长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改,同时梳理涉及年检登记审批的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间。严格落实《中山大学基建项目现场管理实施细则》《中山大学维修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工地管理、日常巡查、月度检查和季度检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三是着力为科研人员减负。调整优化网络与信息中心机构设置,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优化流程和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科研人员减负,了解科研人员痛点、难点和需求点,以教师业绩库建设一期工程为突破口,解决教师重复填表问题。

(以上内容节选自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巡视整改进展情况通报)


编辑:朱建华

关键词:建设 管理 工作 加强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