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委员故事>委员故事

郑实:讲述冬奥场馆的“台前幕后”

2022年04月22日 10:48 | 作者:付振强 贾元昌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2022 DSC08923(861337)-20220422104505

郑实: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建筑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常委,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融媒体记者 付振强 贾元昌


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如火如荼进行时,一场漫天飞雪将人们带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如诗意境。不凑巧的是,一贯稳重的郑实,却结结实实地在雪地上摔了一跤。

当记者按约定时间,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郑实脸部左侧的淤青依然清晰可见。

“前天周末和爱人去公园散步,刚下过雪路面特别滑,当时我还笑她没有冬季运动的基础,平衡力不行老摔倒,结果我摔得比她还狠。”郑实边给记者倒水,边笑着解释。

他笑称:“十多年前有一次在延庆滑雪,当时也被摔怕了,不过人要有能够克服的意识和勇气。摔倒了没关系,千万不能怕,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来,这不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嘛!”

人如其名的郑实,和他所在的单位为北京冬奥会做了不少实事。就在他摔倒的前一天(12日),中国奥运健儿高亭宇,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以34.32的成绩打破奥运纪录获得金牌。比赛场地的国家速滑馆还有个晶莹美丽的昵称——“冰丝带”,主要工程设计方就是郑实所在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他们主要设计服务冬奥会的其中一项场馆,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

谈及北京冬奥场馆的更多“台前幕后”,郑实的话语中绕不开三个关键词:“绿色”“低碳”“可持续”。

■ 9:这是一个趋势

数字“9”,是郑实所在的单位承担设计冬奥会新建与改扩建场馆的具体数量。这9个场馆包含了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

“我们从北京申办冬奥会起,就介入冬奥场馆的建筑设计,我主要是做一些组织管理工作,真正的功臣是坚守在一线的同事。”作为一名管理者,冬奥场馆设计与服务保障的组织管理工作,却并非如他说的那般轻松。因各个场馆由不同部门具体执行,图纸完成后,建设期间可能随时变动,应用技术始终不断优化,赛时运行设计又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实力,当团队出现技术攻关难题时,很难驾驭统筹协调。

“像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的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我们设计初期用的还不是二氧化碳制冰系统。而是在建设过程中逐步优化的,可以说后期工作量非常大。”原来,该场地要同时承办的这两项赛事,对冰面有不同的温度和硬度要求,需在两小时内实现转换。设计团队经过论证后,再经与奥组委制冰专家进行研究讨论,这才有了二氧化碳快速跨临界直冷的“最美冰面”,通过先进余热回收设施实现的热水浇冰技术打造下“最快冰面”的黑科技,让各国运动员在这片冰面上滑出了“加速度”,场馆“首秀”即打破了速度滑冰尘封20年的奥运纪录。

与“顶流”冰墩墩一样,设计理念来自冰和速度结合的“冰丝带”建筑,也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流量担当。郑实告诉记者,建筑外立面环绕的“冰丝带”一开始也并非22条。

“最初的设计草图里只有几根,建模以后觉得不好看,数量太多又像钢丝。”郑实说,设计团队最终还是结合年份将数量调整为22条,这样既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丝”的寓意,又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

类似的创新有很多。记者注意到,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其中10个利用既有场馆。郑实透露,冬奥会建筑的设计变化,隐藏着一个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引领了建筑设计未来的方向。郑实骄傲地说,“就是再重大的活动也要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使用,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节俭不是为了省出些钱,绿色也不单指引进某个绿色高科技,从更广义讲,场馆建设大量的可持续再利用就是最大的绿色,甚而带动了区域的活力复兴,其传递出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普适性,对我们以后的建筑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

■ 38:热爱能抵岁月长

年近“花甲之年”的郑实,有着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坚守。尽管已不再重点投入一线设计,但他的办公室木架上,还摆放着厚厚的工程绘图纸。“我从1984年毕业就到了这里,已有38年了,今年就快退休了。”

38年能专注在建筑设计领域,郑实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建筑设计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产品也是一种实用艺术。另一个原因,从事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满足丰富多样的使用要求,解决繁杂的城市矛盾等社会性问题。在郑实看来,建筑设计是个复杂学科,但实用一定是放在首位。

热爱能抵岁月长,专注成就了郑实的专业。作为一名建筑设计与管理专才,郑实曾负责与执笔了《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评选细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筑设计标准指南》等课题与标准,中国木偶剧院、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方圆大厦等设计项目为其职业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重大的建筑设计,几乎都有我们北京建院的影子。”

郑实也说,当下创新建筑设计理念,不再是画好设计图给施工单位,要通过协同集成多领域的技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现。

“冰丝带”就是最好的技术与产品集合的典型代表。“建筑体本身有自己的结构体系,而自由曲面幕墙体系要自承重的,弧线的表达很有难度。”郑实介绍,国家速滑馆还使用了世界最大的单层双向索网结构。

“冰上场馆能耗会很大,屋顶结构设计得很薄,场馆体积也变小了,节能的目的也达到了。”在比赛场馆和冬奥村的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施也更加智能化,“用手机App就能找到最佳轮椅通行路线,不需要上台阶。”

郑实表示,这些课题的解决很多是联合了外部的力量。“整个建筑就是一个产品,越成熟的产品越要通过高效的组织,集合起社会中最好的分类产品和技术,实现价值最优化。”

在郑实主编的《理想城市建筑设计策略》一书中提到,一座城市的空间有限,有条件的站外空间需要多功能复合使用。书中的“海绵城市”“立体城市”“智慧城市”“活力城市”的理念,正是融入了绿色生态、低碳节能、能源规划的多种技术路径。

“这些最新的理念,在本届冬奥会上都运用到了。”如郑实所说,无论是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本届冬奥会建筑集合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赛时赛后的多种功能。比如,主媒体中心的设计规划本属于正在建设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赛事结束后恢复到国家会议中心功能,冬奥村(冬残奥村)以“居住者为核心”的健康建筑理念,赛后可恢复成永久性人才公租房。

“北京冬奥村技术含量高,也引领了居住建筑设计新的潮流。国家层面推进的可持续性规划设计的理念,在国际上也达成了共识。”郑实说。

■ 15: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履职之途

短道速滑有多快?据了解,奥运冠军们的最快速度可以超过60KM/h,博尔特的百米纪录速度是37KM/h。郑实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对冰雪那么感兴趣?

生长在北京的他讲起了自己儿时的趣事。用火把一片竹子烧弯,翘起以后用脚顶在上面,单脚就那么滑起了雪。“冰雪运动能让你将不可能的速度,变成可能。”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也体现在郑实的履职中。他是连续三届的政协委员,从2008年到2022年,整整15年。

2021年8月北京全面启动“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很多人不知道,郑实是最早在市两会提出《加强斑马线行人优先通行措施》相关提案的政协委员。

翻开郑实的履职“成绩单”,既有专业领域的提案,也关注民生热点问题,涉及政策、安全、交通、能源、消防等各方面。

“如果仅从个人生活感受出发直接下结论,很容易一叶障目。”郑实说,委员履职要站在高视角、广视野,科学辩证、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建筑规划设计以及这个专业所延伸出来的。如果孤立地看只能各说各话,也许各种观点都有道理,但从全局范围和发展的眼光,却不难找到解决的答案。

记者注意到,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方面的提案里,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能源化、智慧化、三维技术成为“高频词”。郑实说,这些要素对城市的高质量创新发展起到了务实之效。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无论提案影响力大小,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就很有成就感。”郑实说得实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2月22日   第 08 版)



编辑:付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