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资讯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

​科技抗疫应完善支持和监管政策

2022年04月22日 13:24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本报记者 陈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紧急组织赛莱拉的科研团队,并联合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全力攻坚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方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和团队的成员从未闲下来过,一直在利用赛莱拉干细胞科研平台及核心技术,助力防疫科研攻关。

采取三套体系的最大公约数接种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苗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抵御疫情的重要手段。“可在粤港澳大湾区,却因为相对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一个湾区,两种制度,三种防疫机制和疫苗注射体系’的现象。其中,三种防疫机制和疫苗注射体系互不关联,三地免疫接种程序也不同,这种特殊的‘一、二、三’,给大湾区融合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对跨地区婴幼儿、学龄儿童影响尤为显著。”陈海佳表示。

“去年港澳药械通政策出台后,我觉得应该将疫苗纳入药械通政策管理,或参照药械通政策设立疫苗通,解决两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问题,以更好地构建传染病尤其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大湾区免疫屏障。”陈海佳说,源于三地免疫接种程序有所区别,一方面,在湾区创业、兴业、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期望在大湾区接种到更多的创新疫苗;另一方面,此前每年前往港澳接种创新疫苗的大湾区内地居民数量也非常庞大。

“通过国家赋予大湾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创新引领的鼓励,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采取三套体系的最大公约数,构建一个趋同的免疫接种机制。”陈海佳表示,为实现大湾区内协调包容发展和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便捷高效流动,他建议针对大湾区居民疫苗接种存在的痛点、堵点,进行系统的疏通,为大湾区创新疫苗接种提供最大的便利。可以通过小范围试点带动,逐步放宽的形式来推进创新疫苗工作。可以借鉴参照“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其在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先行使用,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准予接种,为湾区居民提供接种服务。有政策支撑、有指定服务机构、有已证实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有明确接种人群,大湾区免疫接种体系就能得以实现。

战“疫”科技攻关,人才是关键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最有力的技术手段,是应对疫情常态化的最有效措施。新冠肺炎疫情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离不开防疫科技攻关,更离不开创新。防疫科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安全,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上加以重视,并为长远谋划。”陈海佳坦陈,从当前国外疫情不断蔓延加剧的趋势,以及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狡诈的特性来看,人类在短时间内难以将其彻底消灭,可以预料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仍会面临新冠病毒及其各种变异后代的威胁。欧美等主要国家在疫情管控失败后,现已采取进一步松动的防疫管控政策,加剧了疫情的蔓延和扩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我国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压力。

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为此,陈海佳建议,国家应培养防疫科研尖端人才梯队。一方面选拔培养一批国家防疫科研首席科学家,在经费、团队、科研管理、薪酬等方面,对入选专家从事的战略性、原创性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科研支持;另一方面,借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以目标为导向,重视实践,改革我国高等综合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生物医疗、病毒防疫领域等基础前沿医学研究人才,并作为国家人力资源战略执行。

“防疫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也要随之进行改变。”陈海佳认为,防疫科研立项要向基础研究倾斜,把干细胞研究、病毒研究等纳入防疫科研的基础研究领域;防疫科研经费要整合集中管理,按照科研线路图所要实现的各个研发目标以及对目标的贡献大小来分配;防疫科研成果的评价,要纠正唯论文、唯职称的评价风向标,以谁在最短时间内精准识别毒株、研发疫苗、特效药等为评价导向。引导防疫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疫情防控中。

“防疫科研与临床防控实践结合也要加强。”陈海佳表示,在实操层面,要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疫情的实战演练,让防疫科研队伍在一线练兵,加强防疫科研、临床、疾控条线联合战“疫”日常演练,在非战争环境下的突发疫情中早准备,早磨合,增强协作配合度。

“此外,还应为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产权开出绿色通道。”陈海佳说,对于抗击疫情的特效药、疫苗的研发,以及防疫相关的诊断治疗的关键“卡脖子”技术的攻关,知识产权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他建议,对从事新冠肺炎防控的特效治疗生物医药、化药、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创新医疗器械或防疫相关产品生产研发的企事业单位提出的快速备案、快速预审、优先审查等服务需求予以重点支持,缩短疫情防控相关的专利审查及授权时间。

“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创新主体将生物医药、细胞治疗、云计算等专利技术应用到疫情防控的场景中,满足疫情防控一线需求。同时,开展更多疫情防控相关技术分析和需求对接,推动数据资源和平台共享,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创造转化应用服务。”陈海佳呼吁,疫情相关知识产权培育生态也要进一步优化,比如改进针对知识产权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融资引资的可获得度和便利度。

进一步加强病毒及人类生命资源管控

“进一步加强病毒及人类生命资源管控,对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在我国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与生命安全,同等重要。”陈海佳表示, 这关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使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陈海佳建议:

阻止病毒进入国门,包括进入港澳特区。加强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联动防疫机制,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港澳地区疫情管控纳入中央管控范围,将上海、广州等对外口岸的防疫政策适度在港澳地区加以实施,防止病毒通过港澳地区入境进而传播进内地,同时建立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疫情信息对接渠道与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共联。对于毗邻港澳地区的深圳、珠海等通关口岸,针对境外入境非常住人口与两地常住往返通关人口建立不同管控措施,重点监控入境非常住人口的健康情况与流动轨迹。通过快速有效的反馈联动机制,从源头上阻止病毒进入国门,从而有效地减少国家的防疫管理成本,加快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防止我国人类生命资源流出境外。建议将从事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企业、检测试剂盒开发和生产企业、核酸采样和检测医疗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队,统一纳入政府负责主管疫情防控管理机构或生物安全的管理机构的职权管辖范围内。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从事人类生命资源采集、保藏、应用(研发)与开展境外合作的统一申请渠道与管理平台,加强对人类遗传资源的样本采集、检测(制备)、研发以及衍生的数据和分析报告等日常管理监控,从而有效防止境外机构借研发疫苗、开发检测试剂盒等中外合作名义,集中收集并分析我国的人类基因组及人群队列数据,进而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编辑:何方

关键词:疫情 防疫 疫苗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