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资讯 委员讲坛 名家访谈 医学前沿 食话食说 岐黄园地 科普养生 健康产业 粉碎谣言

首页>健康>聚焦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嘉宾建言全球抗疫:

​加强国际合作缩小“免疫鸿沟”

2022年04月29日 11:30  |  作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5

本报记者 刘喜梅

“世界不应该是座孤岛,没有人能独立解决缩小‘免疫鸿沟’这个问题。”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缩小‘免疫鸿沟’ 共享健康福祉”分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吁。

这也是本场分论坛与会专家的共同呼声,大家一致认为,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新冠疫苗接种率是悬殊的,“免疫鸿沟”是存在的。而缩小“免疫鸿沟”,对当前全球共同抗疫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容忽视的“免疫鸿沟”

新冠疫苗接种已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疫苗接种计划,也是人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有效工具。截至目前,全球已接种了100亿剂次新冠疫苗。但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率仍差距巨大。

“现在,全球疫苗产量已经足够能覆盖全球的疫苗注射,但全球仍有1/3人口没有注射一针新冠疫苗,其中,世界上20%最脆弱的群体中,接种新冠疫苗的人还很少。”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的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在视频出席会议时表示,当前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疫苗注射达75%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解决“免疫鸿沟”问题,必须在每一个大洲推进疫苗注射,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应该接种疫苗。

同样线上参会的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乔帕甘介绍了更严峻的状况。他说,当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实现了疫苗的广泛接种,但不少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大规模接种疫苗的能力,例如刚果、阿富汗只有不到10%的人口接种了疫苗。“我们需要推进接种疫苗的平等性,以此满足人们最紧要的需求。直到目前为止,疫苗接种仍然是个难题,这导致很多人死于疫情。如果疫苗有足够的可及性,就能在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支持免疫的相关活动。”

“理论上,疫苗最快也要4年的研发周期,但新冠疫苗只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而全球40%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仅仅用了11个月。”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政策与倡导总裁加吉·戈什看来,即便疫苗接种在全球的覆盖范围既快又广,受疫苗分配不公、疫苗生产商捐赠国和受赠国沟通不足等影响,贫穷国家仍然被排除在外,这需要用系统性的方法来弥补疫苗接种上的差距。她认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抗疫策略需要从应急危机管理模式转换为可持续的管控策略,这也有助于构建更具韧性的疫苗系统。

缩小“免疫鸿沟”,需要加强全球合作机制

“在没有每个人都安全之前,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安全的。”乔帕甘表示,疫情当前,大家需要做的是找到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疫苗接种。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阿斯利康董事长约翰森对乔帕甘的建议深表认同。他说:“解决疫苗短缺和缩小‘免疫鸿沟’对于全球战胜新冠疫情来说刻不容缓。必须携起手来,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才能为全球人民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强大和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如何缩小“免疫鸿沟”?在戈登·布朗看来,奥密克戎仍然在变种过程当中,很多国家的医疗系统都面临了极大的压力,缩小“免疫鸿沟”,就必须推进疫苗注射项目在所有地区实施,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需要给他们提供设备、设施和材料。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则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免疫鸿沟”确实存在,这为全球的防控局势制造了很多不可确定性。缩小“免疫鸿沟”,一方面需要提供及时和公平的接种计划;另一方面,应让更多公共卫生系统担负起全球防疫的责任,同时希望推进全球范围内科研领域的合作,推进疫苗接种。

在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看来,缩小“免疫鸿沟”还需要考虑道德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让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也能得到足够的疫苗。另一方面,必须保护脆弱人群,尤其要在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人群中推行疫苗注射。此外,她还提及,除疫苗外,药物的公平可及性也非常重要,知识产权、科技、筹资等内在问题也需要不断进行讨论。

“尽管发达国家已经帮了很大的忙,但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更多的帮助。这就需要摒弃ODA(政府开发援助)的固化思维,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产能,而不仅是接受捐赠。”陈冯富珍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发达国家和业界的帮助下构建有效的卫生医疗系统,“这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携手,而不是彼此责备”。

中国已成为缩小“免疫鸿沟”的重要力量

“在共同推进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弥合‘免疫鸿沟’的重要力量。这得益于不断提升的创新和生产能力,以及持续增多的全球合作承诺。”加吉·戈什表示。

这种评价,并非一方之言。乔帕甘也认为,中国政府向全球提供了大量疫苗,为缩短疫苗注射的差距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交付伙伴关系事务全球首席协调员泰德·柴班则表示,中国在疫苗交付和筹资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还为各国提供了疫苗相关的咨询及技术支持。

新冠是“照妖镜”,也是“试金石”。中国从疫苗在临床符合条件上市时,就同步开展疫苗国际援助,而不是先把疫苗囤积起来,等自己够用,甚至几倍于自己的人口之后才进行疫苗援助。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累计向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22亿剂疫苗。尤其是对广泛缺少疫苗的非洲,中国政府提出再一次性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是无偿援助。此外,中国已经向20多个国家转让技术合作生产疫苗,在海外已经形成了10亿剂的生产能力。中国政府还累计向世界各国提供了42亿件的防护服、84亿份的检测试剂、3720亿个口罩、涉及了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等。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是‘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这展示了中国在进一步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方面的决心与愿景。”约翰森坦陈,在需要全人类并肩作战、及时反应的最关键时刻,中国始终扮演着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的角色,与中国政府的伙伴关系让阿斯利康受益匪浅,“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确保新冠疫苗和预防药物的公平可及,我们相信这也是中国政府的美好愿景”。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是这样做的,今后还要这样做。”邓波清表示,接下来,中国政府将继续深化抗疫合作,做世界健康共存体的建设者;践行多边主义,做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助力发展合作,做经济复苏的推动者。“我们相信,只要携手努力、加速行动,人类必将战胜疫情、恢复发展,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何方

关键词:疫苗 全球 免疫鸿沟 接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