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头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黎苗山乡的亮丽画卷——海南琼崖革命老区产业富民记事

2022年05月06日 09:4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五指山市景色秀美、生态优良,被誉为“翡翠山城”“南国夏都”。这里是海南琼崖纵队司令部所在地,是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海南升起的地方。

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毛纳村,青山环绕,溪水潺潺。

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纳村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关心的就是让全国各族群众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书记鼓舞人心的话语、深厚的为民情怀令黎苗乡亲倍感温暖和振奋。

“总书记进来时,我们还以为是有人要买茶,不敢相信是总书记来了!”70多岁的村民王柏和、王菊茹夫妇二人说起当天的情景仍兴奋不已。总书记仔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还兴致勃勃地体验了炒茶制茶。

“总书记炒的是咱村水满大叶茶,工具用的是咱村常见的野生无藤条制成。”王菊茹18岁学制茶,现在成了种茶炒茶的行家里手,2017年,她创办了自家的手工制茶作坊。目前,年产600多斤茶,年收入3万多元。

4月21日,记者去往毛纳村的道路上,人车川流不息。

“近期来的车和人多了,心里特别高兴。”毛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过去,水满乡因交通不便,地处偏远,令人望而却步。实现“三通”后,当地的茶叶、五脚猪、野菜等特产成了“香饽饽”,销量大涨。

全村茶叶种植面积572亩,水满茶叶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每当家家制茶、炒茶时,山谷中便飘荡起一股淡淡的茶香。茶香飘进了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场,成了海南欢迎各国嘉宾的上乘饮品,收到无数点赞。

五指山市茶叶种植面积达9400亩,2021年,全市茶产值约7072万元。茶叶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部分以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农民”形式经营。全市工商注册涉茶经营主体41个,有SC认证的28个。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利器”之一。

“远方的客人,请您喝五指山茶……”悠扬的黎族竹木器乐声中,村民们欢快地跳着黎族跳锣舞,引得游人纷纷驻足拍照。

作为五指山市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毛纳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相继举办红叶旅游文化节、早春茶开采节等文旅活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坐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有的村民还买了小轿车。村民黄俐傕感慨地说:从告别茅草屋、瓦房到楼房的转变,从单车、摩托车到小轿车的飞跃,让村民们懂得只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五指山市制定了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以‘康养五指山、海岛雨林茶、世界红茶港’为总体发展定位,通过建设茶博物馆、游客制茶体验中心、水满茶产业园等,建成红色茶文旅胜地、生态茶康养福地、茶产业兴旺富地、世界红茶集聚地。”水满乡镇党委副书记、市政协委员王玉勤兴奋地描绘起未来。

漂流文化节、亲水三项挑战赛……五指山市以旅游业为主导、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康养产业为支撑,打造12个椰级乡村旅游点、37个美丽乡村。2021年,实现旅游收入11.91亿元,增长29.85%。

借着旅游业强劲势头,全市自然村不但通路而且均是硬化路,公交直达59个村,城乡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光纤宽带网络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引得各路英才汇集,各方力量凝聚,为建设革命老区新貌播洒汗水和智慧。

畅好乡番贺村是五指山市政协的定点帮扶村。2019年底,整村实现脱贫出列。

在番贺村头,一串串黑金刚莲雾如珍珠般缀满了枝头,色泽诱人,果香四溢。从哈尔滨前来创业的宋国成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打包、封箱、装车。“已销售2万斤,每斤16元。”宋国成兴奋地说道,此地气候条件好,适宜种植价格效益好的水果,重要的是当地民风淳朴、好客。

“他不仅让我们就业,还指导我们栽培果树。”村民黄秀梅夫妇在果园务工多年,稳定的收入和学到一门一技之长让他们的日子富足安稳。夫妻俩谋划着,将来承包块地种植热带高效水果和树籽菜,“有一天我也会自己当老板”黄秀梅朗声笑道,笑声充满自信。

村支部书记黄月芳说,去年,通过承包土地、光伏、种植、养殖等方式,村集体年收入突破30万元,是6年前的30倍。村里成立合作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用于改善民生福祉,村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已变成外地客商投资的热土。

毛阳镇毛贵村委会唐干村是当年琼崖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从市区出发,沿中线高速行驶半小时就能到村里。

笔直整洁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屋舍俨然。站在田间望去,苦瓜、青瓜、豆角等经济作物架起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山风徐来,掀起阵阵绿浪。

村支书记王海清介绍,全村种植瓜菜500亩,每亩年产量达万斤以上,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是脱贫前的4倍。村里还有不少村民购置了大型农用机器,准备扩大种植面积。村民王秀丽一家承包几十亩地种植蔬菜。“这里公路四通八达,只要肯努力,生活不发愁。”她告诉记者,大山里种出的东西浸润着山的灵气,品质上乘,有时蔬菜需要预定才能有。

“当年,这里是司令部,广大村民踊跃参军,为解放海南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里是保障部,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种植瓜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负责人何辉风趣地说。去年,来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人数达11万人次,同时助力当地扶贫产品消费达50多万元。下一步,纪念园准备建设研学基地,吸引更多热爱红色旅游的游客。

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廖文轲说,以前村里大学生屈指可数,近年来已有20多人考取大学,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学好知识,返乡创业,也是当地不少大学生的选择。毛纳村村民王启望大学毕业后回村种植了40亩水满茶叶,收获颇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纳村时,鼓励他做大做强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奔小康。

通什镇福安村村民、外出返乡创业青年、市政协委员朱燕贝也怀着同样的梦想。90后的她通过平台直播,销售黎苗族特色农产品和黎苗织锦服饰,粉丝量已经过十万,销售量也直线上涨,让她看到可期亮丽的未来。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一幅幅共建美好家园的动人画卷正在五指山革命老区铺展开来。(本报记者 陈启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5月06日   第 01 版)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人民政协报政协号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